口譯知識-美國文化雜談

當然,作介紹時,人們須連名帶姓,如“瑪麗 史密斯,這位是約翰 瓊斯。”剛開頭時,被介紹認識的人可能仍用對方的姓作稱呼,如“史密斯小姐”,“瓊斯先生”等。但沒過多久,待對方開始熟悉、談得投機之后,其中一人會問對方,“你介意我用你的名稱呼你嗎?”一般情況下,沒人會介意。于是,雙方便直呼名字,繼續他們的交談。因此,美國人聚在一起聊天時,很少使用頭銜或者“先生”之類的詞。
樣樣自己動手。
歐洲、亞洲等國家的有錢,為了顯示氣派,或者為了從瑣碎的家務中解脫出來,常常雇傭女仆、廚師和司機等人侍候自己及家人。美國人中,這種情形不多,因為他們講究“自己動手”(do it yourself)。在美國,不管是醫生、教授、律師、商人,他們都是自己煮飯、洗衣、上市場購貨。他們有社會身份,但不認為干家務會降低他們的體面身份。他們也有經濟實力雇傭“保姆”,但覺得自己會做,沒此必要。上美國人家作客,人們可以常常看見大教授、名醫生自己下廚燒飯做菜。至于修剪草坪、整理車庫和油漆屋頂等之類的粗活,有社會身份的人不僅無厭煩之感,反而會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自己動手”的習慣與美國人的拓荒精神有密切關系。想像一下,在人煙荒蕪的大西部,人們與荒野相伴,與自然共存,從基本的飲食起居到復雜的醫療教育,一切都得依賴自己。經過幾十多年的錘煉熏陶,這種“自己動手”的自立精神便深深地鑄造進美國人的文化基因之中。此外,在美國人看來,“do-it-yourself”不僅體現著人們的自立精神,而且人們還能從“動手”之后的成果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價值。
當然,“自己動手”的文化習俗還有其他原因。美國人喜歡務實,而雇傭他人干活實際上就是花錢“買”服務。一般的美國人,只要自己能干、能勝任,不愿花錢請他人代勞,認為這是不必要的開銷。還有,美國人重視隱私(privacy),關注家里的寧靜。有陌生人在屋內經常走動,無疑會對隱私和寧靜造成消極性的影響。因此,他們不愿犧牲隱私和寧靜去換取一份清閑。
不喜歡沉默。 與美國人有過接觸的人都有這種感覺,西方人中要數美國人最奔放、最隨和、最坦率――這當然是美國人的可愛之處。這種奔放,隨和性格在“侃大山”上表現得十分顯著。美國人一旦與人拉開“話匣子”,便會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他們不喜歡“干”坐著不出聲,若是發現“對話者”久不出聲,會馬上設法讓他加入“神侃”之中。
有時,他們會問某人是否身體不適;有時,他介會問是否有什么心事;有時,他們干脆詢問是否要求幫忙。沉默對他們來說,往往意味著“話不投機”,或者“不敢恭維”,或者“不想與你談”。因此,美國人聊開后很少有停頓,說話雙方總是盡力使談話繼續下去,直至“談興”淡薄為止。如果美國人在談話中發現兩者談不攏,他們往往以沉默來表示:既然雙方的觀點難以相吻合,繼續爭辯下去會有失禮貌、甚至傷害感情。與其那樣,不如以沉默“泰然處之”。
生活節奏。
美利堅民族是個年輕、天真、自信、富有生氣的民族。像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人,美國人生性好動,不甘寂寞。像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美國人不停地干這忙那,似乎有永遠也使不完的精力。城市里的人似乎永遠趕著去什么地方;鄉村里的人總是在農田、養雞場、谷倉、奶牛場之間奔跑不停;辦公室里的人有著堆成山似的文字工作(paper work)要做;公司里的秘書手腳不停地接電話、送文件。你在街上走逛,后面的人會大步流星地超趕到你的前面;你去餐館就餐,難得尋覓到能與你說笑寒喧的伴侶。生活的節奏像一根上足了的發條一樣,有條不紊地不停運轉,構成了一幅繁忙、近乎于瘋狂的現代人生活畫面。 美國人的快節奏生活方式,除了止述美利堅民族好動不好靜的秉性之外,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社會的激烈競爭息息相關。美國是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是它的運轉規律,不進則退,不勝則敗。為了生存和成功,美國人必須拼搏和奮斗,而拼搏與奮斗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與他人搶時間、爭速度,使自己始終處于依靠地位。由此可見,美國人的快節奏生活方式是被他們緊張激烈的社會競爭所“逼迫”出來的。因為這種“逼迫”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美國人對快節奏生活方式也就習慣成自然了。
個人進步。
美國是個尊重個性、崇尚個人主義的國家,個人奮斗成功的故事是“美國夢”的精髓部分。無論是卡內基從一貧如洗的學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鋼鐵大王,還是林肯從平頭百姓之家平步青云地登上總統寶座,他們都是普通美國人津津樂道、夢寐以求的個人成功典范。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里,人事關系、家庭背景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如在意大利,人們需要教父的幫助,在非洲,人們必須得到酋長的引薦。但在美國,人事關系固然有助于人們取得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努力精神、才能智慧、進取勇氣和隨和性格。美國是個“自己動手”的社會,人們對機會均等的觀念堅信不移。在那里,成功既不靠家世“祖傳”,也不靠他人賜予。個人進步,全在于自己的艱辛努力和不息奮斗;個人進步,也是自我價值實現的主要標志。 從一定程度上講,個人進步的衡量標準之一是看一個人的職位升遷,因為常識告訴人們,任何一個單位,凡奉行任人唯賢精神的,只有那些有才能、工作成績出色的人,才可能經常得到提拔晉升。鑒于這個原因,美國人對獲取一份好工作――一份時常能帶來機遇的工作,十分重視。受聘之前,他們多方打聽,仔細調查,盡量設法確信那份工作對自己有利。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