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27篇: 再別康橋 Goodbye Again, Cambridge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2012-10-15 編輯:lily
-
[經典詩歌] 任雨玲詩歌:最是那秋的溫柔
That Tender Is That Autumn最是那秋的溫柔By Angela RenTr. Zhao Yanchun任雨玲frost dresses the maple with a bridal2012-10-14 編輯:iv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26篇: 希望 Hope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英國著名女作家,《呼嘯山莊》是她的代表作。她曾與姐妹合出過一本詩集,直到20世紀她才被公認為英國三大女詩人之一。艾米莉生性內向而孤傲,深居簡出,喜歡一個人在荒原上散步。長相平平的她一輩子都沒有談過戀愛。與她的姊妹一樣,艾米莉的身體因為當地的氣候而顯得衰弱。在1848年9月她的兄弟的喪禮期間,艾米莉感染了風寒,并且拒絕服用藥物。1848年12月12012-10-12 編輯:lil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25篇: 二十四年 Twenty-Four Years
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語詩人之一。雖然狄蘭主要是位詩人,他也創作過電影劇本和短篇小說。在他剛慶祝完39歲生日不久,死于醉酒。狄蘭·托馬斯的詩歌圍繞生、死、欲三大主題;詩風粗獷而熱烈,音韻充滿活力而不失嚴謹;其肆意設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擊、互相制約,表現自然的生長力和人性的律動。狄蘭·托馬斯的詩歌掀開了英美詩歌史上的新的篇章。Twenty-Four&2012-10-10 編輯:lil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24篇:八月的憂愁 Sadness of August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漢族。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著作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2012-10-09 編輯:lil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23篇:青春的驕傲 The Pride of Youth
瓦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英國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和詩人。他十分欣賞德國的“狂飆文學”,翻譯過德國著名民謠《萊諾爾》。司各特的詩充滿浪漫的冒險故事,深受讀者歡迎。但當時拜倫的詩才遮蔽了司各特的才華,司各特轉向小說創作,從而首創英國歷史小說,為英國文學提供了30多部歷史小說巨著。司各特的創作對歐洲歷史小說起了開創作用,被尊為歷史小說的創始人。英國的狄更斯、斯蒂文森,法國的雨果2012-09-25 編輯:lil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22篇:一見鐘情 Love at First Sight
維斯拉瓦·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波蘭女詩人。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是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第四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作家,也是當今波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她的詩具有高度的嚴謹性及嚴肅性,在波蘭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在這首詩里,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兩個素昧平生的人偶然相識,擦出火花,然而這真的是第一次相見嗎?詩人使我們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疏2012-09-24 編輯:lily
-
[經典詩歌]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No Man Is An Island
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海明威在他的著作《喪鐘為誰而鳴》一書中也引用了本詩作為開篇詞。No Man Is An Island沒有誰是一座孤島——John Donn——約翰•多恩No man is an island,entire of itself;every man&nbs2012-09-21 編輯:Jasmine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21篇:一顆開花的樹 A Blooming Tree
May Buddha let us meet,如何讓你遇見我in my most beautiful hours,在我最美麗的時刻I have prayed for it,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for five hundred years.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2012-09-21 編輯: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