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35篇: 我從未看過荒原 I never saw a moor
艾米莉·狄金森(又稱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國傳奇詩人,她深鎖在盒子里的大量創作詩篇是她留給世人的最大禮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獲得青睞,然而周遭眾人對她的不解與誤會,卻絲毫無法低損她豐富的創作天分。根據統計,艾米莉驚人的創作力為世人留下1800多首詩,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與新近發現的25首。狄金森的詩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隨手拋擲,順心驅使2012-10-31 編輯:lil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33篇: 沁園春·雪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2012-10-30 編輯:lil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32篇: 創作 Invention
比利·科林斯(Billy Collins),紐約城市大學萊曼學院英語教授,2001美國桂冠詩人。在《紐約客》《巴黎評論》《美國詩歌評論》《美國學者》等雜志發表過詩作。主要詩集有《有關天使的問題》《溺水的藝術》等15本。現居紐約薩默斯。約翰·厄普代克稱他的詩“可愛、清澈、柔和,一貫令人吃驚,比表面上更為嚴肅。”Invention — Billy Collins2012-10-26 編輯:lily
-
[經典詩歌] 英語詩歌:愛的哲學 Love’s Philosophy
Love’s Philosophy愛的哲學-Percy·Bysshe·Shelley——波西·比希·雪萊The fountains mingle with the river泉水匯入溪流,And the rivers with the oce2012-10-26 編輯:iv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31篇: 夢與詩 Dream and Poetry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胡適深受赫胥黎與約翰·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2012-10-25 編輯:lily
-
[經典詩歌] 經典英語詩歌:雪萊代表詩歌《西風頌》
《西風頌》是雪萊“三大頌”詩歌中的一首,寫于1819年。這首詩是詩人“驕傲、輕捷而不馴的靈魂”的自白,是時代精神的寫照。詩共分5節,每節的韻腳安排是:aba,bcb,cdc,ded,ee。這里,西風已經成了一種象征,它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種打破舊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風精神。詩人以西風自喻,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信念和向舊世界宣戰的決心。Ode to the Wes2012-10-24 編輯:ivy
-
[那些年那些詩] 《那些年那些詩》第30篇: 失眠人的太陽 Sun of the Sleepless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游記》、《唐璜》等。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并成為領導人之一。拜倫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們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2012-10-23 編輯:lily
-
[經典詩歌] 英文詩歌:鄉愁
When I was a child,小時候,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Here am I我在這頭,And there ……my mother.”母親在那2012-10-23 編輯:ivy
-
[經典詩歌] 英語詩歌:秋之死 The Death of Autumn
The Death of Autumn秋之死by Zheng Zhengxi鄭正西autumn has passed away秋天死了'cause the cure is of no avail醫2012-10-21 編輯: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