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 這句說:秋后的知了叫得又凄涼又急促。
② 長亭:古代大路邊給人歇腳的亭子,送行在這里分手。
③ 驟(zōu宙)雨:陣頭雨。這句寫雨已停止,暗示就要分離。
④ 都門—京城。這里指的是汴京。 帳飲:在郊外搭起帳篷喝酒,給人送行。 無緒—沒有好情緒。
⑤ 這句說:千言萬語塞在喉頭,到底一句也說不出來。
⑥ 蘭舟:船的美稱。這句說:船上人催人出發。
⑦ 凝咽(yè夜):悲哀得說不出話來。一作“噎”。
⑧ 去去:一程又一程地向前去。 煙波:一片霧氣罩住水面。
⑨ 暮靄(ǎi):傍晚的云氣。 沉沉:濃厚的樣子。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現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古代都曾屬于楚國。 這一行說:想到這回到南方去,路程是那樣遙遠;抬頭一看,那夜霧迷漫的楚天竟是一望無邊。
⑩ 多情:多情的人。
⑪ 清秋節:冷落凄涼的秋天。
⑫ 今宵:今天夜里。
⑬ 這句說:這樣長年的分別,就算遇到好日子、好風景,也是白白地過掉了。
⑭ 風情:情意。
【作者簡介】
柳永(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屬福建省)人,是工部侍郎柳宜的少子。仁宗趙禎景佑元年(1034)進士。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年青的時候,由于落第而產生不滿的情緒,他在詞中寫道:“忍把浮名,換了淺唱低吟”。
傳說被仁宗看了,很為不滿,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詞。”他卻以玩世不恭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杭州、蘇州過著流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