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而名詞音譯同樣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分支。中國近現代的文人墨客初受西洋文化的舶入,曾經創造了一個個拍案叫絕的名詞音譯,其中一些地名音譯,如徐悲鴻譯“香榭麗舍”(CHAMPS ELYSEES)、朱自清譯“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徐志摩譯“翡冷翠”(Firenze/Florence)等等妙作更是神來之筆,而在早期傳入中國的歐美電影作品中,亦有“白瑞德”(Rhett Butler)、“郝思嘉”(Scarlett O'Hara)這些讓國人倍感親切的經典人名音譯流芳百世。不過令人唏噓的是,隨著改革開放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普及,類似富有文化內涵的名詞音譯反而難覓蹤跡,由音標衍生出的漢語通譯法固然朗朗便捷、卻不可避免地蠶噬了本身屬于中華文字的靈性,不得不說是文化上的一種遺憾。
在本文中,筆者另辟蹊徑,個人甄選了歐美影人中的十大經典人名音譯,在縱覽這些被賦予美麗漢語大名的演員的同時,也旨在向這些默默無聞的翻譯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
10、Marlon Brando
簡易中文通譯:瑪隆·布蘭多
經典中文音譯:馬龍·白蘭度
“科里昂”先生無疑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男演員之一,然而由于成名較早,Marlon Brando之所以能在70年代的國內贏得高知名度,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的鼎鼎“大名”。“馬龍”這個極其中國化的First Name在令人感到親切的同時、也坐擁了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帝王之氣”,而“白蘭度”這個高超的中文音譯則更顯雍容華貴之質。“馬龍·白蘭度”這個名字,也隨著Marlon Brando這位舉止深沉、眼神憂郁、語焉喃喃的個性演員形象而封塵為一個時代的永恒記憶。
代表作: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主要榮譽:
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碼頭風云》(ON THE WATERFRONT)(1954)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教父》(THE GODFATHER)(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