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這完全沒有必要。從孩子的成長看,這是嚴重的拔苗助長,會損害其身心健康。
溫州晶媽-詩怡:向@熊丙奇:提問:現在很多人為了能進入一個好的學校,從一年級或則更小開始就培養孩子的興趣班,專功一個特長,你覺得有這個必要嗎?請答復,謝謝
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不必要,除非孩子自己的確有強烈興趣。但是,學習游泳、自行車、輪滑等鍛煉項目是非常必要的。
annable:向@徐小平提問:請問徐老師,您認為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只有50%,(在武漢),您認為這合適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另外一半上職業學校了,這是國家對中等教育的一種調控,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大城市這一比例的確不盡合理。
學問貓: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你覺得如何才能緩解教育資源不均呢?可能需要哪些政策或者需要老百姓們做什么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我們所說的義務教育均衡是指的公辦教育的均衡,未來公辦教育的均衡應是“”上學如同進麥當勞“,而擇校時民辦學校的擇校,這需要政府執行理念的改變,在制度上創新,如教師流動,取消重點高中設立初中,引入社會監督等等措施,民眾也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以應對當前的應試教育。
溫州晶媽-詩怡:向@徐小平提問:你自己有孩子嗎?你孩子在升小升初的時候,你是如何看待的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呢,呵呵?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小學階段,身體健康、睡眠充足,人格健全是最重要的,遠比小學成績重要得多。你還記得你小學三年級時的學習成績嗎?對你現在的發展有影響嗎?
李春梅覺神: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小升初”擇校的異化現象與家長們盲目追求名校的心態密不可分,但歸根到底體現的仍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實。請問面對特權和金錢現實之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如何引導家長的擇校心態?
徐小平:我從來不責備家長和學生。因為選擇最好教育,是家長天生的權利。政府的責任,是不斷改進教育管理,讓大家獲得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謝謝大家提問。謝謝熊丙奇老師!再見。
李春梅覺神: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小升初”擇校的異化現象與家長們盲目追求名校的心態密不可分,但歸根到底體現的仍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實。請問面對特權和金錢現實之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如何引導家長的擇校心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家長應該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
文井公: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大方向是什么?孩子們的書包真的會越來越輕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公平的多元的優質的基礎教育。相信在你我的努力下會越來越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