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剛開始,各種圍繞小升初的話題就成為城中熱話。記者采訪了解到,無論“小升初”政策怎么變,總離不開“考試”這一形式,家長最糾結的是什么樣的學校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究竟怎樣才能入讀適合的學校?
要領:填報志愿很考技術
老師笑稱, 填報志愿是小升初家長的一項技術活。
家住越秀區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兒子東東在一所重點小學讀書、成績一直很好。2011 年小升初考試中, 僅以0.5 分之差,未能錄入省實天河附屬學校,往年有的補錄機會今年竟也沒有,最后不得不跟電腦派位去了一間極普通的初中。
專家認為,家長應該審慎選擇并準確填報第一志愿,第一志愿錄滿以后就不可能再接收從其他志愿下來的學生。假如一個學生報的第一志愿是熱門學校,報考的人越多落選的機會越大。
“小升初情況年年不同,不能僅靠經驗一本書讀到老。”小升初專家說,例如今年的省實天河附校,考生中以其為第一志愿的人占了絕大多數, 放棄名額的人很少,因此沒有補錄的機會。家長在填報志愿環節一定要謹慎考量。
要領:沒必要硬往名校塞
據了解, 現在的家長普遍有一種固定思維,認為孩子讀初中一定要進名校,哪怕錢花多一些也無所謂。專家老師表示,其實,一些“實力不濟”的學生,即使通過各種方式“硬擠”進名校,想跟上班級和學校整體步伐并非易事,會讓他們出現心理落差。
小升初專家提醒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不僅要看學校的升學情況,還要考察學校的素質教育和學風、教風。
要領:有特長也要有成績
特長生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優勢所在? 原海珠區重點中學校長潘佩玲認為:
“特長生特長要夠長,文化分也要夠強。”拿藝術特長生來說, 這個資格有兩種方法獲得,一是藝術考級證書,二是學生所在學校樂隊或個人參加省市區的藝術比賽, 獲得省市級比賽的二等獎及以上或區一級一等獎以上獎項。不過, 由于教育部明確表示“社會藝術水平考試的等級不得作為學生獎勵或升學的依據”,藝術考級證越來越受冷落,因此學校更看重學生的獲獎證書。
潘佩玲說,獲獎證書的含金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得過兩次廣州市合唱比賽三等獎,和另一個鋼琴過十級又開過獨奏會的學生相比,誰的優勢更大顯而易見。而且特長生的文化成績也一定要達到名校的分數線。
如果沒有藝術體育特長, “華杯賽”(“華羅庚” 金杯賽)、“小英賽”(廣州市小學生英語競賽) 等比賽都是可以走的路子。如近幾年育才實驗學校對全國“華杯賽”一等獎的學生加15 分,二等獎的學生加10 分,三等獎加5 分。許多外國語學校也都會搜羅各區的“小英賽”獲得者。
要領:獎學金助寒門擇校
由于民辦學校大部分學費較貴。專家建議報考前了解各校的收費情況。
不過一些民辦名校設有獎學金,讓寒門子弟也能輕松入讀。如育才實驗,入學考試前3 名的學生, 可獲得3 年學費全免的優惠;珠江中學則對在小學五年級或六年級參加“華羅庚杯”數學競賽(廣州賽區)獲一等獎的學生,免3 年學雜費,另獎勵10000 元;入學測試成績前5 名者,免2 年學雜費。應元、蘇元學校則對入學考試成績前3 名免年學費,等等。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不止可以節省大筆費用, 更重要的是能夠進入重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