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小升初主要還是家長選,初升高時,還是依然沒有成年,所以也是家長“擇”。家長要尊重孩子意愿,多征求他們意見,不要壓制和武斷,但在未成年階段,家長當然是決定性的。
徐小米粒:向 熊丙奇:提問:熊老師,咱們21世紀教育研究院之前的報告里面,有涉及到擇校費的問題,動則10萬往上的擇校費,對現在的家庭都不是小數字,這個什么時候能有好轉,我們的報告對推動改革有什么好處呢?
熊丙奇:作為民間教育機構,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進行獨立的調查,并根據調查提出政策建議。我們希望建議能對改變現在的擇校熱,發揮一定作用,但能發揮多大作用,很難說。從長遠看,我國教育決策必須建立民主機制,即公眾擁有知情、參與、表達、決策的權利。我國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發展不均衡、學校亂收費等問題,都與公眾沒有參與教育決策、監督的權利有關,因此老百姓的權利一再被漠視。
小諳521:向@徐小平提問:徐老師,您覺得造成小升初競爭如此激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徐小平:接著剛才那個問題說:所以,美國加拿大,有好學校的社區,房價或房租一定最貴。這也是發達國家的一個現實。但這種制度保證了一個相對公平:好的教育服務,貴的教育費用。另外,你們可以看到,美國那些總統的孩子,基本都選擇去寄宿學校(因為昂貴,所以也叫貴族學校)。這種制度也有毛病,但基本平衡。
孟源的小圍脖: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請問老師,小升初擇校問題一直是家長關注的問題,在擇校中,家長和學生應該注意些什么?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如果是在大城市的城區,如果是小學,不一定非要擇校。要對學校的真實狀況有判斷,例如小班小校肯定比數千名學生的“名校”更值得選擇。
小諳521:向 熊丙奇:提問:熊老師,您認為應該由誰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制止如今愈演愈烈的“拼爹”現象呢?
熊丙奇:按照《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應實行免試就近入學。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因此,遏制擇校熱,避免”拼爹“現象,最關鍵的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
孟源的小圍脖:向@徐小平提問:請問老師,小升初對于孩子算是學業路程的一個轉點~如果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關鍵時刻?如何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受到影響?
徐小平:我講一個我自己的經歷吧:在加拿大,孩子小升初、初升高是以居住地為依據的。住在這個學區的孩子,不管成績如何,一律有資格進入這個學校。但在加拿大,學校也有好有壞,所以家長還是希望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這就出現了兩個情況:家長集中往好學校的學區買房子或租房子,甚至有人用假租房證明。
囧囧大橘子: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作為一個民間教育研究機構,研究的理論成果是需要轉化為實際政策的吧,那這個過程怎么達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通過民間的力量、媒體的力量,及通過政策建議。
權兒居士: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研究院將擇校問題推上日程,請問研究院下一步打算如何推動該問題的解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會一以貫之,從理性建議的角度,引導需要改變政策的政府學習國內外好的成功地解決義務教育均衡案例,研究院剛在杭州召開的"創新措施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研討會"就是下一步的舉措之一。
不說的城市村夫:向@熊丙奇:提問:現實的環境,有什么可操作的辦法實現均衡嘛?可能嗎?
熊丙奇:當然有現實的辦法,這就是大幅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這種做法不可能實現的阻力在于政府部門把大多財政經費都用于三公消費了,只需三公消費中的一公,用于教育,大家就不會這么糾結。更嚴重的是,還有政府部門從教育中賺錢,在用于吃喝。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周潔-: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對于孩子小學升初中,需要動用一大筆的擇校費為孩子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初中,都說讀了一個好一點的中學,中考就不會太辛苦,是這樣嗎?
熊丙奇:依照當前的教育現實,這是大家不得不選擇的一條成才路徑。除非今后選擇出國,很少有家長能做到隨便給孩子選擇一所初中。
-周潔-: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對于孩子小學升初中,需要動用一大筆的擇校費為孩子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初中,都說讀了一個好一點的中學,中考就不會太辛苦,是這樣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應試教育下沒有成功者。
絮絮語語的世界: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前一段時間,關于教師節,學校的種種作為,你覺得中國教育現在最應該改變的是那一塊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教育體制。中國的教育問題在基層已經有很多很好的成功做法,我們推崇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
智慧樹-襲普照:向@熊丙奇:提問:教育資源不足,不能單單說是公眾參與不足。如果不能放開教育市場,讓民間力量參與其中,形成完善的補充、競爭機制。那么問題不能解決。您如何看?
熊丙奇:打破壟斷,開放市場,是豐富教育資源的重要方面,這與公眾參與教育決策,促進教育決策科學、民主,對發展教育同樣重要。
不說的城市村夫: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社會很現實,責任歸于政府是對的,說了這么多年的義務教育,哪年才開始免費的?但問題是等政府解決估計我們的孩子都成爺爺了,問題在于現在怎么辦,能有什么辦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改革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需要每個公民的關注和投入,改變不在于別人,也沒有救世主,在于你我的努力。
箬耶: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您認為現在的中小學生負荷太重的話會不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影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毫無疑問,這種現況是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一種嚴重摧殘,阻礙其身心健康成長。
箬耶:向@徐小平提問:徐老師您覺得在中國競爭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真正為中小學生減壓,是否應該將我們的將與制度進行全面的改革?
徐小平:其實,改革的方法有時候也恨容易:國家應該鼓勵多種力量辦學,鼓勵甚至扶植民辦、讓國際教育進來,開放國內現有國際學校對中國居民招生,這樣既給民眾更多選擇,也刺激中國基礎教育
aliceZZE:向@熊丙奇:提問:在大家普遍關注名校、爭奪資源的情況下,您覺得名校的功能是否被過分夸大了呢?如果是這樣,對于那些沒有機會去名校就讀的學生,父母在其教育問題上能給予哪些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