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如果能夠,失少可以把25萬擇校費和求人求情的成本直接變成教育顯性費用,購買最佳的教育服務。
青色的圍脖: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同意,應試教育下沒有成功者,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又有什么辦法,該怎么做呢?才小學就沒完沒了的作業,每天沒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健康的身體、人格、情商等的長成比應試教育下的“成績”、“分數”更重要,更有意義得多。
青色的圍脖: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同意,應試教育下沒有成功者,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又有什么辦法,該怎么做呢?才小學就沒完沒了的作業,每天沒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確,家長佷苦惱、佷無奈,孩子一上小學,童年就結束了?,F在家長能夠做的是盡可能地保護孩子,為他提供一個避風港,而不是推波助瀾,把家庭也變成應試教育的戰場。
青色的圍脖: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同意,應試教育下沒有成功者,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又有什么辦法,該怎么做呢?才小學就沒完沒了的作業,每天沒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徐小平:中國教育是中華民族教育的主體。但問題是:國際教育已經對中國民眾開放,留學成為一個重要教育追求,在這個情況下,民眾對教育有了兩種體系的比較,不滿意度也會越來越高,國內教育改革的壓力就越來越大。在中國教育令人滿意之前,已經有太多的家長選擇孩子出國。這是一個無奈現實。
蘭草小花:對@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徐小平提問:我們家長往往很疑惑,一邊是快樂教育,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主張美式化教育理念、一邊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興趣班,輔導班,老師也是圍繞高分指揮棒來教學! 中國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徐小平:留學肯定是21世紀中國教育的重大現象。國外學校,也是教育資源,中國學生理應分享。發達國家教育,基本都能夠兼顧孩子身心、品德、精神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為中國家庭開辟了一條教育大道。
勿忘我2046:向@熊丙奇:提問:不上好初中還能上好大學嗎?
熊丙奇:不得不說,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隨著各地超級高中的出現,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沒有好轉反而惡化。
平安的羊:向@熊丙奇:提問:小升初是很現實的事兒,如果不逼迫孩子更優秀,就很難上理想的學校,教育應該如何解決家長的心結?
熊丙奇:如果有條件支付25萬擇校費,我對這些家庭的建議是,最好選擇讓孩子今后出國。在美國、加拿大,一年的開銷也就在20萬左右。這雖是體制外的選擇,但卻對促進體制改革會產生積極作用,而且,對自己的孩子來說,不要再承受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折磨。
李鋒1984: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現在再小學生一到周末或者假期,還是看見家長帶著孩子去補習,唯恐落后于其他孩子,這種循環導致孩子身心疲憊,家長有苦難言,如此以往這種惡性循環會對孩子造成厭學抗學的現象,請問老師是怎么看待的?
熊丙奇:小升初的困境,其實是公民受教育權的困境。這需要從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多方面著手。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很龐大的工程,但對于已經病入膏肓的教育,期望小修小補就治好,是奢望。
小羊新家: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問:政府如真心想要解決,還要等到60多年后的今天,想當初恢復高考不是一夜之間的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小升初”擇校問題是進入21世紀后,一些地方才越演越烈的問題,您如想詳細了解,請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網站,下載“小升初問題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