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切傳神搞翻譯:教魚游泳

在英漢翻譯實踐中,諺語的翻譯十分富于情趣,同時又必須具有十分靈敏而準確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由于簡潔明快,諺語往往帶有點綴性。因此,要獲得它的深層涵義,一定要把握整體情境和上下文的語言環境。
在實際翻譯中,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作具體的處理,有時必須用貼切的漢語諺語來表達,這樣更符合中國讀者的欣賞習慣;有時也可以直譯,讓人們體味英美國家人民語言的原汁原味和民族情趣。
例如:“Never fry a fish till it's caught.”
它可以直譯為:“魚未捉到,不要忙著煎魚。” 然而,若采用意譯則更具意味,請看:“勿過早打如意算盤”;“不要高興得太早了。”
又如:“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這句與漢語中的諺語“簡直是班門弄斧”、“對佛講道”似曾相似。不過,直譯同樣富有意味:“不要教魚游泳。”
再如:“It'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這句諺語的哲理是比較強的,它意味著:“智者不上兩回當。” 似乎采用意譯更妥帖一點。
諺語的涵義對于譯者來說一般都不難理解,但要把原文真正的意義完整地傳遞出來,使讀者感同身受,就要下一番功夫了:
1. What the tongue says, the neck pays for.
2. There'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
3. If the dose is nasty, swallow it fast.
4. A gift is the key to open the door closed against you.
5. Each bird loves to hear himself sing.
6. There are no birds of this year in last year's nest.
7. He complained to Fleur that the book dealt with nothing but birds in the bush; it was unpractical.
參考答案:
1. 舌頭欠債,脖子還債。
(如此意譯,指明了生活中的哲理,很有教益。)
2. 罐兒再丑,配個蓋子不發愁。 / 姑娘再丑,找個漢子不必憂。
(這種帶刺的借喻,不難在漢語中找到對等的諺語。而直譯則更形象,更富有情趣。)
3. 藥越難吃,越要快吃。
(若譯為“趁熱打鐵”,就不夠形象生動,顯得遜色了。)
4. 大門把你關在外,禮物送到自然開。
5. 鳥兒都愛聽到自己的鳴聲。
(若直接了當地引申為“每個人都喜歡吹噓自己的文章”,就打破了原文生動活潑的氣息和形象逼真的比喻。)
6. 去年的巢里找不到今年的鳥。
(若意譯為“情況變了”,無疑少了點異國風情,讓人覺得是枯燥無味的俗詞陳句。)
7. 他向芙蕾抱怨說,這本書都是紙上談兵,一點也不切合實際。
(顯然若譯為“只不過是林中的鳥兒”,這樣的類比會讓中國人看了不知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