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語漢語優劣之討論
時間:2005-1-14 13:25:45 作者:alex
鍙彲鑻辮-騫磋交浜虹殑鑻辮鍚璁粌騫沖彴

量涌現,從倒爺、打的、下海到下崗、網戀、游民
。。。。漢語就沒有發散性嗎?
。。。。漢語就沒有發散性嗎?
不錯,常用漢字總數確實不多,也就兩三千字。但如果你只會這兩三千字,
而不會詞組的話,相信你連報紙也看不了。當然,你可以說,常用漢字加
上詞組,其數量也不是很多,但漢字詞組含義的微妙性和在不同場合的
不同含義,令漢語的表意相當豐富,光是“東西”這個詞,就令多少外國人
頭痛不已?更不用說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的區別了。有人認為,漢語的
最基本單位應該是句子,而不是詞組,更不是單字。也就是說,你光是知道
字和詞組的含義根本沒用,你必須了解漢語里每個句子的含義。所以,單是
以單字和詞組數量的多少來衡量漢語相對于英語的優點沒有太大的意義。
至于說外國學生讀莎翁和喬叟的著作感到困難,而中國學生讀屈原的詩
很容易,以此來說明漢語的優點實在無法令人心服口服。這只能說明英
語在最近幾百年的變化之大,而漢語在封建社會長期保持相對穩定,以
及中國重視古文教學。這也從側面折射出西方世界在近幾百年中經濟社會
發展之迅速,以及中國封建社會里長期緩慢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讓中國
學生去讀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之類,同樣不會很容易。
聲明:本人絕不是要否定漢語、贊頌英語、以及崇洋媚外。只是覺得
上文所述觀點有其片面之處,所以著重談了漢語的相對缺點,而沒有
重復上文中所闡述的漢語的很多優點。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應該懂得客觀
地看待和分析問題,而不應讓民族感情沖動阻礙自己的理性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