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是5月17日,到了五月份,高級口譯教程也看過兩遍了。但是我發現我前面只是顧著趕進度,并沒有進行很好的總結。所以我對高級口譯教程進行了第三遍的學習。我的學習方法就是看譯文與原文了。我發現譯文的銜接很重要,同時,有時候感覺自己要把兩個句子接上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譯文中因為用活了某個動詞,句子立即順暢百倍。我注意句子間的銜接,把長句子的各個動詞、聯接詞摘抄下來,這樣通過這些詞就可以穿針引線般地對整個文章會有一個很好的把握。
五月份另一個比較重視的訓練就是retention。我覺得自己的記憶力太破,一句話就是不能完全地存下來。因為這個困惑很久,也在天下里面求助過。后面對自己進行強行訓練,讓朋友讀一段,然后自己把聽到的復述出來。我發現,只有在理解了句子之間的關系時,才可以比較好的復述出來。比如為什么這一句完了會有下面一句,前后句子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排列的。如果有了這種理解,復述正確率可以提高很多。實際上,任何抽象可以再抽象的。這也是我這幾個月在學習計算復雜性時明白的一個道理。
在計算機領域,程序就是數據,但是程序是可以運行的,它有數據的屬性,因此可以進行與數據有關的操作。比如可以讓一個程序將自己的代碼打印出來。在第一次看這個的時候感覺就是一種循環引用。可能世界的道理就是一種循環引用,循環適用。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有限中誕生無限出來。
回到生活中,我們看節目比如贏在中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選手A說了什么話,請馬云點評;然后,針對馬云的話,牛根生還可以繼續點評。可以反復下去無窮盡。同理,對于一段材料,我們可以在其自身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闡述,用我們已有的系統對其進行接納,這樣好比讀出了字里行間的意思。經過這樣的一番工作,我們的復述工作便會容易多了。但現在出現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在聽完這一段材料的時候立即完成這種歸納工作,很難的。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線性聽力,來一句是一句,好像水管里的水依次放出來,聽完了大腦中不能形成一種宏觀的格局,不是二維的甚至三維的。所以在復述時,會有很大的困難,感覺自己笨得沒有救了……
五月份另一件事便是做真題,這個工作我做得還是少了一些。我想如果每一次就像實戰模擬一樣,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寫到這里應該就差不多了,一天拼一點,算是拼完了整個過程。考過高口只是人生旅途的一個小站,放眼望去,不知道還會有多少艱難險阻等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