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終究過去,我也提前把三月的任務完成。從三月份開始,我執行時間管理。每天晚上提前安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這樣好處是,第二天不用去想要做什么,只要照著清單,一個一個地做下去。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全神貫注,不去想第二件事時怎么樣。每天的日程可以排滿,精確到分鐘。后來發現JACKY也是這么做。不過我的安排每天都有不一樣,同時,有時會有突發事件的打亂導致后面一推再推,會郁悶一下,但我不愿意分太多的時間來緩沖。不過JACKY的時間表的確非常的嚴謹,而且能照章嚴格執行說明他自我狀態控制能力極強。因為有的時候無法完成所有任務的不是事情太復雜太難,而是因為做前面的事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態、狀態已受到了影響,無法入靜入定。
四月份的時候,給自己定的大概的綱要是:影子訓練、復述練習、實戰演練、基礎鞏固、潛能激發五個方面。其中重點在于實戰演練。影子訓練和復述練習目的在于增強聽力、瞬時記憶。每天花一個小時練習。
實戰演練是在三月看過高級口譯的基礎上,對全書的材料進行交傳訓練。一個人訓練交傳的一點不足就是不好把握材料的時間。我想了一個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所有的錄音材料都用Adobe Audition打開,選定一定時間長度的波形(這可以根據顯示的振幅大小大致估計錄音到什么時候會是一句話的結束)。在播放完這一小段后會自動停下。然后切換到錄音模式,把自己翻譯的錄到另一個文件中。一篇文章翻完后,放自己譯的,與參考譯文對照,進行總結。
選段的時間長度要根據自己在不同時候的水平而定。最初,20秒長的材料我就很難記全了,到后面漸漸加長,可以放到40多秒了。高口口試的材料大概是在40秒到50秒的長度吧。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發現不管英漢還是漢英,我翻譯的時間都要比原材料的時間長很多。我觀察了電視上的新聞發布會,好像譯員說話的時間也會長一些。開始看到書上說空隙時間只有40秒左右用來譯,就很郁悶地趕時間。可有的時候一急反而忘記很多。最終到口試的時候,空出的時間還是很多的,有1分鐘吧。只要按正常語速都可以說完的。除非是不知道怎么譯了然后胡謅,這樣時間肯定不夠。
一開始是大概兩天一個單元,后面由于突發情況出現拖延,從中旬開始,一天做完一個單元。筆記就是在這個時候同時練的。我用的是A4的紙,一頁分成四欄。昨天在整理的時候看了一下,所有使用過的白紙(單頁)疊起來大致有兩本二級筆譯綜合能力那么厚。現在看來其實我的筆記法還缺乏嚴格系統的訓練。我用的材料是吳鐘明主編的《英語筆記法實戰指導》。我的訓練量和里面要求的相比還選選不夠,里面要求的是250+500~700張練習紙。而我的訓練量還要在那一堆紙的數目上除以2。關于這本書我再說幾句。我覺得里面的筆記法還是比較好學的,只是不知道里面的人是太強了還是我練得少。我寫得再快也無法在一個句子放完寫出那么多信息量,而且有些句型例如先分后總,筆記里居然把總寫到了前面。腦容量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