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譯除了看高級翻譯以外,9月份上海新東方的小新劃里面了幾篇文章說一定會考到。我因為是用的二版的,于是復印了那三版的那幾篇,中英文對照著給背了下來。結果考的是龍應臺的《上海男人》,和政治經濟一點也靠不上,但背那幾篇還是使我長進不少。
6月23日:這幾天一直在寫代碼,做程序,沒有來得及更新。一堆堆的函數還有很弱智的編譯器……受不了
筆試因為時間太久了,有些細節也未必能全部回憶上來,因此我重點放在口譯部分。口試是考第二次時才過的,還是可以提煉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吧。
第一點就是心態的重要性。現在看來,我兩次準備的時間都差不多,只是第一次心理上沒有作好準備,而導致沒有激發出行動力。由于9月份考完后,不知道結果,同時也沒有真正打算要開始行動,以致決心不夠,最終當然是必死無疑。這使我想到了六級,周圍的很多朋友不知道考了多少次了,但由于未能把它當作一個事來抓,總是對自己說,等有時間看看。這樣沒有目標的結果就是,每考必掛,或者愈考愈差。
還記得查到第一次口譯成績的那個晚上,當我輸入口試號和姓名回車之后,鮮紅色的三個字映入眼簾。原來以為可能有的僥幸蕩然無存。算是知道了失敗的滋味,不過我輸得心服口服,但是我已經知道了要如何再戰。
接下來的寒假還是沒有做什么事。感覺在家里的環境要有非常強的自律才能有持之以恒的行動。真正開始計劃并行動的是2月23日開始,把口譯學習當作重點來抓。
那個時候,給自己玩了個游戲。我讓自己靜下心來:寫出十個原因,我為什么要考口譯;寫出十個原因,我為什么一定可以通過口譯;寫出十個后果,如果我沒有通過口譯,會有什么損失;寫出十個好處,如果我通過了口譯我會得到什么。我告訴自己,只要我不斷努力,我就一定可以做到。我給自己定的大方向是:3月把高級口譯教程看完第一遍,4月過第二遍,外加接觸新材料,筆記訓練。原來預測是可能在5月第一周就會考,所以5月沒有計劃太多。
因為發現自己翻譯能力不過硬,即使筆譯也未必能搞定,所以,高級口譯教程第一遍我的學法是逐字逐句地摳。不懂只是一次不懂,不會只是一次不會。同時,我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前學英語屬于比較輕松的,即無論是課本上還是其它途徑,我接觸地都是大部分會而少部分不會的材料。而在一開始看口譯時,情況卻相反。這樣,起初時速度真的很慢,而且有放棄的想法,感覺很枯燥,會有一種不再想看的感覺。同時,有時候會覺得很震撼,在看Catering Culture單元時,我看那個譯文,感覺它把我以前所學的英語全部推翻掉了。用詞,轉化,句法,實在是漂亮。其它的還有復旦的介紹那一篇。我都把它們背了下來,不過背得快,忘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