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政篇(2)
為政: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The Master said, "In the Book of Poetry are three hundred pieces, but the design of them all may be embraced in one sentence - 'Having no depraved thoughts.'"
【原文】
子曰:“《詩》三百①,一言以蔽之②,曰:‘思無邪’。”
【今譯】
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全部內(nèi)容?,可以說是:‘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注釋】
①《詩》三百:《詩經(jīng)》實有305篇,孔子說“三百”,只是舉其整數(shù)。②言:名詞,這里是“一句話”的意思,有時作“一個字”講。
【評點】
孔子概括《詩經(jīng)》的主旨是“思無邪”,并非討論《詩經(jīng)》本身,而是指出為政與文學(xué)的關(guān)系,用詩教來陶冶人的思想。孔子非常重視詩樂教育的育德作用。因為它并不注重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而是強調(diào)“詩言志”,是注目于詩的思想感情。他認為,“詩”的作用:①激發(fā)道德情感;②觀察風(fēng)俗盛衰;③增進相互情誼;④批評政治得失;⑤還可獲得一些自然知識,即“鳥獸草木之名”。春秋時代人們對《詩經(jīng)》的理解重點,不在詩的本事本義,如《八佾》篇第八章,子夏和老師討論《詩經(jīng)•碩人》這樣一首描寫女性的詩篇,竟和禮義教化聯(lián)系起來,那么表現(xiàn)男女愛情的詩,也可以與禮儀教化和國家大事聯(lián)系起來,既然這樣,孔子說《詩經(jīng)》“思無邪”就并不偏頗了。它代表了整個時代對《詩經(jīng)》的評價。
《詩序》說:“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所以先王用詩來“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fēng)俗。”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口譯筆譯 > 筆譯中級 > 漢譯英難點解析 > 正文


- 本節(jié)目其它精彩文章:
- 查看更多>>
-
《論語》漢譯英第1章:學(xué)而篇(16)
人應(yīng)該嚴格要求自己,至于別人是否了解自己,推崇自己,不宜耿耿于懷,因為不損自己的真實。孔子教育人們,一個人擔心的應(yīng)該是“不知人”。因為知人實在難,正直君子易知,而邪曲小人難知。 -
《論語》漢譯英第2章:為政篇(1)
孔子說:“國君用道德教化來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于一定的位置上不動,而群星都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 -
《論語》漢譯英第2章:為政篇(3)
孔子說:“用法律命令來引導(dǎo)人民,用刑法來整齊統(tǒng)治人民,人民可以被動遵守而避免犯罪,但不知道廉恥是非。用道德教導(dǎo)人民,用禮教來整齊感化他們,人民不但懂得廉潔是非,而且從心里歸服。” -
《論語》漢譯英第2章:為政篇(4)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xué)習(xí),三十歲在社會上站穩(wěn)腳跟,四十歲遇事不迷惑,五十歲懂得“禮”,已具有對于社會的變化和人生的道路的應(yīng)變能力,六十歲聽人談話能明辨是非,七十歲順從心里所想的去做,不會越出規(guī)矩了。” -
《論語》漢譯英第2章:為政篇(5)
本章寫孔子把行孝與守禮結(jié)合在一起。如果孝的精神本質(zhì)在于對父母的敬,那么如何用行動表達或表現(xiàn)出這種敬呢?這就是行為要符合禮。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里強調(diào)的是,無論父母生前或死后,都應(yīng)按照禮的規(guī)定來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