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政篇(1)
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節)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The Master said, "He who exercises government by means of his virtue may be compared to the north polar star, which keeps its place and all the stars turn towards it."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③。”
【今譯】
孔子說:“國君用道德教化來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于一定的位置上不動,而群星都環繞在它的周圍。”
【注釋】
①為政以德:即“以德為政”,狀語后置,用道德教化來治理國家。以:介詞,用、拿。②北辰:北極星。即小熊座ɑ星。極星移動很慢,所以古人錯覺地認為極星不動。③所:處所,位置。④共(gōng):同“拱”,圍繞,環抱。
【評點】
“為政以德”是《為政篇》的綱領,以下各章都圍繞這一中心展開。
“為政以德”包括以下四個具體原則:①端正自身原則,猶今之以身作則,這是正人的前提;②節用愛民的原則,節用是修已,目的是“以安百姓”,愛民的政策措施是愛惜民力,務民本業;③清廉不貪原則,這是仁政的內在要求;④取信于民原則,即要求為政者對民眾信實不欺。這是孔子對為政者殷切的政治道德期望,在政治文化上至今仍有現實的歷史借鑒價值。
孔子所以提出“為政以德”是因為:①統治集團的道德風氣對社會道德風尚有導向社會效應;“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是實行“德政”的關鍵;②為了緩和消解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日益尖銳的矛盾,防止“民變”的擴大,首先要規范統治者的行為,謹慎對待與民眾的關系,爭得民心。③孔子崇拜周公“敬德保民”、“以德慎罰”的傳統,汲取殷商失德亡國的教訓和周朝有德而興的歷史經驗。
德治論是一種政治理想主義,它把道德的社會功用夸大了,所以孔子、孟子在當時到處碰壁,并被目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相反富國強兵的法家學說得到了列國的采用。但是道德治國論只是不能獨用,卻不可或缺。它提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見解和正人先要正已的主張,都是萬古不移的真理,它比法治論更具有戰略眼光,更符合人道主義的精神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口譯筆譯 > 筆譯中級 > 漢譯英難點解析 > 正文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