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政篇(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Meng Yi asked what filial piety was. The Master said, "It is not being disobedient." Soon after, as Fan Chi was driving him, the Master told him, saying, "Meng-sun asked me what filial piety was, and I answered him, - 'not being disobedient.'" Fan Chi said, "What did you mean?" The Master replied, "That parents, when alive, be served according to propriety; that, when dead, they should be buried according to propriety; and that they should be sacrificed to according to propriety."
【原文】
孟懿子問孝①。子曰:“無違②。”
樊遲御③,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④,事之以禮⑤;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今譯】
孟懿子問怎樣做是孝,孔子說:“不違背?周禮?。”
樊遲為孔子趕馬車,孔子對他說:“孟孫氏問我怎樣做是孝,我回答他:‘不違背?周禮?。’”樊遲說:“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父母?在世時,按周禮侍奉他們;去世了,要按周禮為他們辦喪事,按周禮祭祀他們。”
【注釋】
①孟懿(yì)子:復姓仲孫,亦即孟孫,“懿”是謚號。魯國大夫,出身于“三桓”(魯國政權掌握在孟孫,叔孫和季孫三家手里,因為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后代,故合稱為“三桓”之一的孟孫氏貴族。
②無違:不要違背。無:不要,亦作“毋”。
③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通稱樊遲,魯國人,孔子弟子。御(yǘ):駕車。古代學生為老師駕車,是執弟子禮節之一。
④生:活著。
⑤事之以禮:即“以禮事之”的倒裝。事:奉侍。
【評點】
善事父母是為人子的基本義務。從大的方面看,這包括事生、事死兩個方面。
本章寫孔子把行孝與守禮結合在一起。如果孝的精神本質在于對父母的敬,那么如何用行動表達或表現出這種敬呢?這就是行為要符合禮。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里強調的是,無論父母生前或死后,都應按照禮的規定來行孝。孔子言孝,與禮緊密聯系起來。如果真照《禮記》的《內則篇》與《祭義》所載去做,其必恭必敬、戰戰兢兢之態度與儀則,就可用之以敬拜任何宗教所信奉之神明。因此說,從孝有崇拜之超人偶像和祭拜儀式來講,孝,顯然具有宗教性。不過,它又不同于基督教和佛教,其崇拜對象是有宗法性,較多過問人事而具人文性的祖宗神。因此,從孝之宗教哲學社會意義來看,孝是中國人的宗法性、人文性的宗教。
adj. 不服從的;違背的;不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