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英語

學習心得體會(讀書筆記)
凡是搞翻譯的人,都是給自己出難題,譯詩更是如此。塞萬提斯就有翻譯好比地毯的背面的名言:輪廓雖有,但圖案模糊,既不平滑,又缺乏色彩。有人認為,“翻譯之功力就在于把地毯背面也繡成光滑而絢麗多彩的圖案,即使不能與原著媲美,也應該求得“近似”二字。”
有些好心的網友們反對我作譯詩的嘗試,也有人提出了“詩歌根本是無法翻譯的”論點。盡管如此,世界文壇上經過翻譯成功的詩歌名篇的譯者也不乏其人(there is no lack of such people)。優秀的譯著,在溝通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會起很大的作用的。在當今世界上對人類文明史所做出的貢獻更是舉足輕重。我原是一位中學老教師,剛剛退休不久,每月享受國家的固定工資,生活費足足有余。精力上還不至于土崩瓦解。想在有生之年整理一些中國的古書典籍,譯成英語,向世界推廣。我自知才學淺薄,但在工作中又不得不逼使自己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求發光發熱,只求獨善其身。也許貧窮的和尚更有可能到南海取回真經,只需有恒心就行了!
近來有幸瀏覽了一些新的書刊,發現想同我一樣做“傻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提出英語是全世界的財富,不是屬于任何一個國家的專利!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也完全可以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我不是在搞笑,我是很認真的)。眾所周知,全世界在學習美國英語(American English)的人數早已超過學習英國英語(British English)的人數。僅管美國的英語曾被嘲笑過不地道,只有牛津的口音才是正宗的。但現在翻開近年來新版的詞典,不僅僅在拼寫上美國的英語拼法早已被接受,連音標也可以與英語的正統音標平分秋色!隨著我國進入世貿組織,全球經濟文化上的多元化、多方位、多層次的形成,跨文化的交際成為發展的新趨勢。
“從語言結構來看,語言中的大量的成語(set phrases)、慣用語(idioms)、典故(allusions)、俚語(slang)、俗語(colloquialisms)、諺語(proverbs)、格言(sayings)、歇后語(enigmatic folk similes)、套話(routines)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和比喻,帶有濃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明顯地反映一個民族在各方面從古到今的人文狀況!敝袊褡宓膬炐阄幕跉v史的文明長河里曾起過龍頭老大的作用,為什么不能在多元化的時代重振雄風呢?中國要想成為全球性的大國,就必然要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打交道。愿我們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走向世界吧!以下是我在學習時收集的一些中國特色的表達法,我相信他們已經走向世界,并受到歡迎!
1、百家姓:A Pamphlet of Chinese Surnames
2、清明節: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3、抓大事:Concentrate on major issues
4、追思會:Commemorative ceremony
5、知情權: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6、尊師重教:Have respect for both teachers and education
7、政務公開:Make 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
8、以權謀私:Abuse of power for personal gains
9、大道無形:The universe has no shape.
10、傷痕文學:The school of the scar literature
11、吃大鍋飯:Eating from the big pot
12、人大代表:The people’s deputies
13、魚米之鄉:A land of fish and rice
14、香港回歸: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15、三個代表:The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
16、麻將:mahjong;二胡:erhu; 琵琶:pipa; 豆腐:tofu; 相聲:Chinese cross-talk
17、友誼萬古長青:The friendship will last for 10,000 years and still be forever green.
18、山高皇帝遠:The mountains are high and the emperor is far away.
19、還得下大力氣:Has to be strongly enforced
20、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a cat is black or white as long as it can catch mice.
以上這些用法中有些在漢英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