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化洗禮
抑郁癥在西方為何如此“流行”
抑郁癥( Depression)是人們由于受到壓抑或打擊,長期處于情緒低落狀態而形成的一種疾病。患者常表現為心境顯著而持久的低落,自卑憂郁,悲觀厭世,甚至有自殺的企圖和行為。
抑郁癥在國外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目前,全世界抑郁癥患者約有2.5億人。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抑郁癥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癥的終身發病率在6%-8%之間,患病率女性較男性高2倍。隨著人口的逐步老齡化,抑郁癥在60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將高達20%-50%。
為什么抑郁癥在西方如此“流行”呢?
首先,臨床實踐研究表明,抑郁癥的發生與社會發展狀況有密切關系,其多見于社會層次高、經濟條件好,以及處于劇烈競爭狀態中的人。而西方發達國家的工作節奏較快,競爭劇烈,人容易緊張疲勞,且在競爭失敗后無疑會受到沉重地情緒打擊。
其次,西方國家的人們性格偏于外向,情感容易表露,因此也很容易產生情緒變化,繼而容易引發抑郁癥。
另外,西方國家的精神衛生知識普及較好,即使有了心理障礙也很少受到歧視,因此人們一有什么情緒變化,就隨時找心理醫生咨詢,所以在西方國家發現的患病人數也較多。
知今,抑郁癥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全世界患有抑郁癥的人數在不斷增長,而抑郁癥患者中有10%-15%的人面臨自殺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