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詳細解說
1.“whatever”在本對話中用作代詞,表示“不管什么,無論什么”,例如:You must do whatever is best for you.(什么對你有利,你就得做什么。)此外,“whatever”還可以用作形容詞,表示“不管什么樣的,無論怎樣的”,例如:Whatever excuse he makes will not be believed.(不管他找什么借口,都沒有人會相信。)
2.在“I think it's about time you contributed to your lass.”一句中,用了虛擬語氣句型:“It's(about/high)time(that)+sb.+動詞過
去式”。意為“是該干…的時候了”,例如:It's about time you stopped fooling around and started looking for a job.(你別再游手
好閑了,該找份工作了。)
4.文化洗禮
中西方“客氣”的差別
在請別人幫忙時,漢語和英語中都有一些客氣話要說,總的來說,這些表達方式都十分相近,不會造成什么大麻煩。但是仍有些差異要注意。
英語里的“Thank you.”和“Please.”比漢語的“謝謝”和“請”
用得更加廣泛。如果求人幫點小忙,比如借支鉛筆、問個路、傳個話、叫人來接電話等,中國人常常不說這些客氣話,特別是對親屬和好朋友,更不用這樣客氣。許多中國人認為,西方人過于喜歡說“Thank you.”和“Please.”不但沒有必要,甚至叫人很不耐煩。另一方面,中國人相信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情,因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來,不說這些客氣話就有些失禮,對別人不夠尊重。
當你答應了西方人的請求,他們向你表示感謝時,你該怎么回答呢?有人會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如果把這句話直譯為“It's my duty.”
就會含有下列意思:你本身并不想做這件事,但這是你的職責,所以不得不做。這與漢語所表達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適當的回
答應是“I'm glad to be of help.”或“It's a pleasure.”,表示“我很樂意幫忙(為您效勞)。”
人們往往認為漢語中的“請”相當于英語中的“Please.”。但在某
些場合卻不宜用英語“Please.”,比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不說“Please.”,一般都說“After you.”。(初學英語的人常用“You go first.”,這是不對的。)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吃菜、喝酒,一般用“Help yourself ( to something ) .” ,也不用 “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