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TI二級口譯精講第49講講義
語境因素處理技巧 Techniques for Handling Co-textual Factors
語言交際有一定的場合,即語境。語境一般分為語言內知識和語言外知識兩個方面。所謂語言內知識,主要包括字詞以及句子所處的上下文;而語言外知識則主要體現于背景知識和情景知識等方面。語境對于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具有語用和語義上的制約和襯補作用,特定的語境會賦予詞或句子以特定的含義。著名翻譯家紐馬克(Newmark)曾經指出:“語境在所有翻譯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規、任何理論、任何基本詞義”。因此,在口譯過程中,譯者應該把握原文特定語句賴以產生的語境,深刻領會詞或語句在具體情況下的語用功能,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而得體的目的語來表達原文作者的思想和意圖。下面將簡單介紹一些語境因素的處理技巧。
一、結合上下文,確定詞匯的具體含義。
同一個單詞,出現在不同的場景中,所表達的含義就自然不同,因此在口譯時要根據詞匯出現的具體上下文來推斷其確切的含義,并選擇合適的譯入語來表達。例如:第六單元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The Olympic Movement also has a responsibility, one shared by the athletes themselves, to tackle the issue of social reintegration at the end of their sports career.” “reintegration”有“重新整合,重新統一”的意思,但是根據上下文,運動員在他們的運動生涯結束時,應當面臨的是再就業、重新融入社會的問題。所以該句譯為:“奧林匹克運動也有責任解決運動員們結束運動生涯時如何重新走向社會的問題,當然運動員本人也應當對此負責。”
二、通過上下文,從邏輯角度分析句子的含義。
句與句的意思相互連貫,每一句的意思都受上下文的制約,許多句子只有結合上下文才能準確理解。遇到不易理解的句子,譯者不能主觀臆測,而應當根據前面聽到的信息,以及講話的主題,快速地從中尋求答案。例如“中美雙方的經濟互利互補性很強”這句話中的“互利”通常譯為:mutually beneficial。然而此句如果譯為:“Our two econom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則意味著兩國的經濟自然是互相有利的,這不符合實際情況。根據上下文,應該理解為,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如發揮這種互補性對雙方有利。似可譯為:“Our two econom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and can be mutually beneficial.”例如本單元中對克林頓的采訪有這樣一句話“Because I have been through it, I know what it likes. I have friends with AIDS.”如果不考慮語境,按字面意思翻譯為“因為我經歷過,我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我有朋友患上了艾滋病”。這樣的譯文聽起來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而根據上文,克林頓談到艾滋病對許多國家造成威脅,因而他是要表明他曾目睹朋友因患上艾滋病而離開了他,因而深知艾滋病的危害有多大。所以該句譯為,“因為在這一點上我有切身體會,我曾經親眼目睹我的朋友因為患上艾滋病而離去。”
三、聯系背景知識,進行意義推斷。
口譯的話題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體育、金融外貿、衛生健康、人權、環境等各個領域,譯者需要對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所了解,要了解當今世界的主要熱點問題如亞太經濟圈問題、艾滋病問題、恐怖主義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等,這樣在口譯的過程中,才可以借助背景知識和常識進行推理判斷分析,提供正確的譯文。如果背景知識缺乏,經常會導致誤譯的現象,影響聽眾的理解。比如在下面一段話中,如果不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就有可能將“floating”誤譯。It is not surprising, then, that the world saw a return to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Central banks were no longer required to support their own currencies. Floating polic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xport trade; it is, in fact, a convenient method of insuring goods.譯文: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又恢復浮動匯率體系就不足為奇了。各國中央銀行也就無須維持本幣的匯價了。統保單對出口貿易至關重要。它實際上是貨物保險中的一種便利的辦法。事實上,“floating” 在上述兩個句子中的意思完全不一樣,floating exchange rate 意為“浮動匯率”,即可自由浮動,完全受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而 “floating policy” 則指用以承保多批次貨運的一種持續性長期保險憑證,常譯為“統保單”,如譯成 “浮動政策”就錯了。
四、譯文要符合具體情境。
有些發言完全以發布客觀資訊為目的,不帶個人色彩和情感。口譯這類發言時,譯者只需明確表達其中的意思,讓聽眾聽明白就可以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口譯服務的發言,大部分不屬于這一類。所以口譯除了要譯出原文所賦予的資料性信息外,還要讓聽眾捕捉到講話人傳達出來的內心活動,他的感受、態度、想法和立場,即英語中的“statement”或“feel”。譯者在口譯時,要細心體會講話人的感情和心態,比如他的講話是嚴肅、隨意、還是悲傷、喜悅?總之在捕捉到講話人的情感之后,再通過選詞、組句、節奏、音韻、語調等說話的藝術,盡量傳達出講話人字里行間所包含的各種信息,這樣才可以讓聽眾充分理解講話人的意圖,與講話人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相反,如果譯者沒有將講話人的感情和態度充分地表達出來,觀眾對他或她的觀點就會表現得很冷漠,沒有反應,因而影響了彼此交流的效果。這一點對于很多譯者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但是俗話說:“熟能生巧”,只要勤于練習,上陣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會逐漸使自己的口譯達到“傳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