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國第八任副總統(tǒng)(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總統(tǒng)(1837年-1841年),他是《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后出生的第一位總統(tǒng)。祖籍荷蘭,是第一位荷蘭裔美國總統(tǒng)。1821年,范布倫當選為美國參議員,后又擔任第十一任紐約州州長。安德魯·杰克遜總統(tǒng)第一任時,范布倫進入內(nèi)閣任國務(wù)卿。1832年范布倫被提名為克遜的副總統(tǒng)(第八任美國副總統(tǒng)),并于1835年被提名為總統(tǒng)候選人。1836年,范布倫擊敗輝格黨(現(xiàn)共和黨前身)的四名對手,當選為總統(tǒng)。四年后競選連任未成。后來又兩度參加競選,皆遭到失敗,從此退出政壇,影息故鄉(xiāng)。1862年7月24日,他于肯德胡克附近自己的莊園中去世。1962年歷史學(xué)家投票排名:馬丁·范布倫在31位總統(tǒng)中排名第17位;在12位“普通總統(tǒng)”中排名第6。他排在門羅之上,塔夫脫之下。
1837年3月4日,范布倫出任美國第8任總統(tǒng)。選舉結(jié)果使他認識到,反對派的實力是強大的,勝利者必須保持謙虛和冷靜的頭腦,所以在就職典禮上,他盡力使杰克遜成為人們歡呼的對象,而自己卻以守成者的面目出現(xiàn)。范布倫上臺時,整個美國正處在繁榮和平靜的狀態(tài)??墒莾蓚€月以后,一場經(jīng)濟大恐慌迅速席卷了全國。經(jīng)濟恐慌所引起的嚴重蕭條造成了人民生活窘迫,社會秩序動蕩。范布倫把危機的主要原因歸于美國的銀行制度。他致力于維護國家和政府的償付能力,反對在美國增設(shè)新的銀行,禁止把政府的資金投放到州銀行,為建立一個處理政府收支的獨立的財政制度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