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窮小子暴富只是一個“印度夢”
《印度斯坦時報》的一篇文章稱,在給新德里的貧民窟兒童放映《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時,那里的兒童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并表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我們也受到警察的‘騷擾’,有些孩子學壞了,走上了犯罪道路,也有黑社會威脅我們,讓我們幫助物色發展目標,影片同我們的生活簡直一模一樣”,孩子們表示。10歲的蘇迪普看完影片后說:“真是太棒了!(影片)說明如果我們也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我們有一天也可能成為百萬富翁。”蘇迪普平時的“工作”是給婚禮游行隊伍舉燈。“是的,是的,我們也行!即使成不了千萬富翁,總能當個‘十萬富翁’吧?!?注:印地語中有一個專門描述“十萬”的單位)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故事交代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一個叫做“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電視節目,而在現實中也真的有這樣一檔節目。這個源于英國的電視現場秀的印度版從2000年開始播出,當時的主持人是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塔布•巴禪。從2005年起,該節目的最高獎金從1000萬盧比提高到2000萬盧比,主持人也換成了新一代寶萊塢明星沙魯克•汗。因此可以說電影中的情節與現實完全吻合,也是吸引印度觀眾心理認同的一個重要方面。 說到印度的電視現場秀節目,近年來可謂如雨后春筍,如火如荼。除了印度版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美國偶像”也有一款印度版的“印度偶像”,再加上印度本土的音樂選秀“薩萊噶馬帕”(都來米發索)以及各地方電視臺的類似節目,一共不下幾十種。從記者身邊的朋友對這類選秀節目的熱衷程度可以看出,現場秀在印度具有強大的觀眾和市場基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未見到像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那樣出現一個窮小子一路過關斬將贏得千萬元大獎的故事。從近9年來的電視選秀獲獎情況來看,贏得千萬大獎的一共只有三四個人,他們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家庭背景屬中產階級以上。例如2000年千萬大獎的獲得者哈•納瓦特是孟買一名警察局長之子,在普內市的一所大學讀書,2005年拿到1000萬盧比獎金的布拉杰什•杜貝則是一名工程師。 不說別的,單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的賈馬爾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一點就值得懷疑。熟悉印度的人都知道,語言、尤其是英語幾乎是衡量一個人社會身份和地位的標志。印度社會的下層幾乎不講英語,因為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以本民族語言為媒介的。賈馬爾以一個貧民窟的窮小子出身,盡管天性聰穎,但想要在現實生活中獲得那樣一口流利的英語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影視英語 > 影視資訊 > 原創影評 > 正文
- 第 1 頁:導讀
- 第 2 頁:電影及歌曲欣賞
- 第 3 頁:最佳影片介紹
- 第 4 頁:"貧民"幕后
- 第 5 頁:主角介紹
- 第 6 頁:大眾影評(1)
- 第 7 頁:大眾影評(2)
- 第 8 頁:大眾影評(3)
- 第 9 頁:大眾影評(4)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上一篇:學《越獄》之愛情支招13條攻略
下一篇:原創影評:跨國銀行(Th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