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語言表達上的含蓄與外露
時間:2005-6-21 15:14:17 作者:alex
鍙彲鑻辮-騫磋交浜虹殑鑻辮鍚璁粌騫沖彴

當今文化在外語教學中已經得到重視。不過,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很多,要領會也絕非一日之功。我體會很深的一點是語言表達上東方含蓄而西方外露。
我把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翻譯為“I look for it again and again;in loneliness I try but in vainand in vain”或“My feeling is eager and strong;my memory is dim and long”自己都覺得太直白,語言魅力不足,但在英語角上幾個留學生卻覺得很感人。又如“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翻譯成“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is a half boy;three boys is no boy”作為英語太“迂回”了,若譯為“no redundancy,no efficiency”(不精簡就沒效率)不僅簡潔押韻,而且意思能迅速傳達。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著名的詩《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