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3、還有一些習語,其中的形象直譯后雖不會產生文化沖突,卻會造成語用失誤,譯文讀者不能理發解其含義。命名譯文形象生動,體現出原文的風格和韻味。如:黃鼠狼給雞拜年,the m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U>not mith the best of in梩entions.盲人瞎馬棗A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U>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棗you can’take your horse work without feeding her.
4、其它
英漢習語中有一些屬“貌合神離”,字面意義相同,隱含意義(包括褒貶意義)卻相去甚遠,不能互譯。如laugh off one’s head和“笑掉大牙”,前者指to laugh in an extreme may,or beyond reasonable limits.而漢語“笑掉大牙”卻是“看笑話”的意思。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和“令人發指”,前者含義是看到或聽到某些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而后者的意思為“令人非常憤怒”。
有些習語含有褒貶義,翻譯時不可隨意對應。如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mill appear與漢諺“說曹操”并無貶意。把“雨后克筍”與like mushrooms相對應也是不合適的,前者指好的事物大量出現,且有很強的生命力,而英語中的mushroom往往同時含有“生長迅速、滅亡消失也迅速的意思”。
本文分析了英漢習語中所體現的英漢文化差異,并受語用學有關理論的啟發,提出在英漢習語翻譯中首先要保證原文隱含意義的準確轉達,在沒有文化沖突的情況下兼顧形象意義和字磯意義,并要根據具體的語境正確譯出原文的褒貶意義。由此出發提出了具體的翻譯方法。然而,語言是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英漢習語亦然,非一篇短文所能涵概。文中的不足與偏頗,敬請專家和讀者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