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中愛情隱喻比較

由于文化和思維的差異,中文又有不同于英語的描述愛情的方式。古詩詞中就有大量的例子:
(16)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長恨歌》白居易)
(17) 思為雙飛燕,銜泥筑君屋。(〈〈燕趙多佳人〉〉古詩歌)
(18) 如魚似水相知。(〈〈駐馬聽〉〉柳永)
這些例子印證了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是我們傳統哲學說講求的對立統一前提下的和諧觀。在中國人看來,大自然是一個由萬物生靈,包括人在內的和諧家庭。在描述愛情這一美好情感時,人們不忘記聯想起自然界天然一體的和諧美來。比翼鳥、連理枝、雙飛燕、魚和水都是和諧美的象征。這些例子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人世界觀中的和諧觀。除開這些明晰的愛情隱喻之外,漢語文學中不乏大量的暗含式隱喻表達:
(19)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詩四首》漢 蘇武)
(20) 倒陪家門,情愿與英雄結婚,成秦晉。(《西廂記》 元 王實甫)
(21) 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 宋弘傳》)
這些表達皆源自于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結發"來自于中國古人的婚俗:人們在婚禮上講新婚夫婦的頭發綁在一起,祝福他們的婚姻能夠長久。"秦晉之好"則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秦晉結盟修好的典故。"糟糠"源于宋弘的故事:漢湖陽公主相中有婦之夫宋弘為駙馬,但他寧可殺頭也不愿拋棄于自己共患難的結發妻子。這些例子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屬于漢語言文化特有的,要了解其背后暗含的深刻寓意,讀者必須先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由此說明,隱語概念既根植于語言、思維又根植于文化。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對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隱喻方式及其表達。
IV.結語
總而言之,以上例證從一定程度上證明,隱語是人類基本的認知現象,語言隱語是人類認知的工具和結果,它深植于人類語言、思維及文化中。中英文中有關于愛情的隱喻的相似點是基于人類思維的共性,其不同之處,尤其是中文中獨特的表達方式則是源于文化的個性和不同的思維方式。那么,對隱喻的理解又常常不得不借助于栽培他的文化背景。
參考書目:
1.柬定芳,1995,〈隱喻的語用學研究〉,〈〈外語研究〉〉,第2期。
2.柬定芳,1998,〈論隱喻的本質及語義特征〉,〈〈外國語〉〉,第6期。
3.趙艷芳,2000。〈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及形成過程〉,〈〈外國語〉〉,第1期。
4.林書武,1997,〈國外隱喻研究綜述〉,〈〈外語教學與研究〉〉,第1期。
5.李子光,1992,〈〈中外文學名作愛情描寫鑒賞辭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6.袁林、沈同衡,1981,〈〈成語典故〉〉,遼寧人民出版社。
7.Lakoff.C.&Johnson.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Lakoff.C.1987.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Black.M.1979.More about Metaphor,Ortony(ed) Press.
原作者:張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