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價值取向和社會心理的差異的不同造成同一動物詞在中英兩種文化中產生不同的褒貶義, 這與英漢兩個民族對動物的好惡有關。對該動物喜歡、欣賞, 那相對應的動物詞就會向褒義方向發展。反之, 就會向貶義方向發展。
(1) 同一動物詞在漢英兩種語言中褒貶意義截然不同。同一動物詞在英語中表示褒義, 在漢語中卻表示貶義, 如狗 (dog)、貓頭鷹 (owl)、熊 (bear)。
與人友善的dog 和令人厭惡的狗。在英漢語言中狗的基本意義是一致的, 都表示家養的, 有四條腿, 可幫人看家護院的一種動物。但其文化內涵意義卻差異甚大。狗在英語中大多數場合是褒義詞, 可用來形容值得同情信賴的人, 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 (助人度過難關) , a lucky dog (幸運兒) , an old dog (老手) , 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很顯然, 這些說法反映了英國人的文化心理, 他們視狗為可愛的同伴, 人類最好的朋友, 如as faithful as a dog 就是用來形容人的忠誠??稍跐h文化中, 狗是屢遭謾罵的東西, 代表卑劣可惡的品性。帶有狗字的詞語明顯具有貶義色彩, 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喪家狗、狗仗人勢、狗咬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