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She was a real beauty-tall, fair and freshly bathed, her long lustrous hair dancing on her shoulder.
誤譯:
她真是一個美人——個子高高的,膚若凝脂,帶著浴后的清新,長而有亮澤的頭發在她的肩膀上起舞。
正譯:
她真可稱得上是個美人——高高的個子,白皙的皮膚,披肩的秀發飄逸生輝,浴后更讓人覺得清新可愛。
翻譯加油站:
原文描寫一位漂亮的女人,原譯中因為有“膚若凝脂”四個字而備受學生青睞。說實話,言情小說里出現這么一句譯文無可厚非,對于讀者理解情節也不會有什么影響,因為讀者一般不會太注意譯文的具體修辭,只要大體能表達出原文的意思就行了。但是,從學習和研究翻譯的角度考慮,要把這一句原譯作為范例,還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Fair一詞在這里指膚色白晳,譯成“膚若凝脂”也未嘗不可,問題是這個成語和原譯句子里的其他部分不怎么協調。可以在修辭上統一一下,連用幾個四字成語或四字結構,如把tall譯為“身材高挑”,把 her long lustrous hair dancing on her shoulder 譯為“秀發飄逸,熠熠生輝”(原文中的代詞her無需譯出,而原譯用“長而有亮澤的頭發在她的肩膀上起舞”形容女人的頭發,雖然保留了原文的修辭,卻不符合中文習慣,和“膚若凝脂”放在一起有點不倫不類),再將freshly bathed挪到后面譯為“猶如出水芙蓉”,全句改譯為:她是個美人胚子,身材高挑,膚若凝脂,秀發飄逸,熠熠生輝,浴后更猶如出水芙蓉。這樣全句文體上會一致些。不知讀者以為如何?
還有一點要注意,在翻譯現代的外國文學作品時,如若碰到人物形象描寫,盡量不要套用漢語里一些落俗套的修辭,要有點新意,最好避免“面若桃花”,如花似玉”,“花容月貌”,“唇紅齒白”,“冰肌玉骨”,“秀色可餐”,乃至“閉花羞月”,“沉魚落雁”,“傾國傾城”等俗套。英語的形容強調具體的形象,而許多漢語成語往往過于抽象。不妨將此句譯為:她真可稱得上是個美人——高高的個子,白皙的皮膚,披肩的秀發飄逸生輝,浴后更讓人覺得清新可愛。
n. 肩膀,肩部
v. 扛,肩負,承擔,(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