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One believes things because one has been conditioned to believe them.
誤譯:
一個人相信事情是因為他所處的條件讓他相信它們。
正譯:
人們之所以(會)相信一些事情,完全是情勢所然。
翻譯加油站:
先說原譯可取的地方。原文he has been conditioned to…是被動語態,原譯沒有譯作“被”字句,而處理為“他所處的條件”,既很好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也很通順(當然從修辭角度看,具體措辭尚可改進)。原譯比較差的是最后部分的“讓他相信它們”,這里的“它們”指的是“事情”,但是從全句考慮,這一部分是解釋人們相信一些事情的原因,最后這六個字省略掉意思仍然是完整的。
原文有兩點值得提出來討論一下。
一是復數的things,表示泛指的概念,但又不是所有的事情。原譯沒有處理,就譯成了“事情”,可是“相信事情”顯得沒有著落,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們可以說“相信事情是真的”,那么這里的“事情”有所特指,即指某件具體的事情;但也不像He has seen things recently (他近來見過各種事情)一句中強調“各種事情”。其實本句里的things指“一些/有些事情”。
二是不定代詞one。原譯譯成“一個人”基本可以。有些時候“一個” 二字可以省略,如:One must trust himself.(人總要/必須相信自己。)但是原句里的one完全可以用people取代,所以不妨譯成“人們”,會更貼切一些。
最后再討論如何改進“所處的條件”這幾個字,從搭配上看,“所處的條件”不妥。首先,He is conditioned等于the condition he faces,而condition不一定是“條件”,可以是“狀況”、“情況”、“形勢”、“環境”等,而be conditioned(to…)則是“取決于所處的情況”的意思,所以“所處的條件”不如“出于(當時的)情況”,在改進一下,可改為“情勢所然”(但不宜譯為“形勢所迫”)。綜上所述,全句可改譯為:人們之所以(會)相信一些事情,完全是情勢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