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Walking up and down the empty room, he stopped here and there to touch or look.
誤譯:
他在空空蕩蕩的房間里來回走動,在這里和那里停下來,摸摸或看看。
正譯:
房間里空空蕩蕩,他走來走去,這兒停停,那兒停停,東摸摸,西看看。
翻譯加油站:
原譯顯得比較“嫩”,像小學生的翻譯,也像某些機器翻譯,原因就是逐字照譯,除了把主語“他”提到前面,以使句子能讀通外,其余部分沒有進行任何調整。原譯前半句基本上可以,后半句顯然不通順。
首先,把here and there譯成“這里和那里”很別扭。不少英漢詞典提供有“到處”的意思,可是在這一句里譯成“到處停下來”顯然也不行,不如譯為“這兒停停,那兒停停”。其實,因為前面有“來回走動”,已經表示了一定的地點,這里不妨由地點轉換到時間的角度,譯成“(時)不時(地)停下來”,大家覺得如何?有人會說這樣譯不是“不忠于原文”嗎?實際上,這樣譯保留了原文動態的形象,在意思上并沒有改變,所以這樣的變通并沒有違背“忠”的原則。當然,并不是說譯為“(時)不時 (地)停下來”比“這兒停停,那兒停停”好,翻譯沒有絕對的標準,提供這一譯法只是幫助大家打開思路罷了。但是對譯文有兩個原則要求,一是要傳達原文的意思,二是要通順。如果這里譯成“這兒停停,那兒停停”,后面的to touch or look可以譯為“東摸摸,西看看”(原譯“摸摸或看看”是譯得最糟的部分),這樣文字會有一種對稱的韻律;如果譯成“(時)不時(地)停下來”,后面可以譯為“摸摸這個,看看那個”,由于用了疊詞,同樣也有 一種對稱的韻律美。當然前面部分也可以改進一下,比如可以把“來回走動”改成“走來走去”,以重復“走”字,還可以把“房間”單獨抽出來另成一個小句:“房間里空空蕩蕩”,將原文全句化成幾個字數差不多的小句,更符合漢語流水句的行文習慣。這樣,全句的譯文變成:房間里空空蕩蕩,他走來走去,這兒停停,那兒停停,東摸摸,西看看。或者:房間里空空蕩蕩,他(時)不時(地)停下來,摸摸這個,看看那個。這樣譯隱去了 walking 一詞,但“停”字表明了其意思,因為不“走”當然談不上“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