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誤譯l:
沒有男人或女人值得你流淚,而值得讓你流淚的人不會讓你哭。
誤譯2:
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值得讓你這么做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正譯:
男人也罷,女人也罷,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因為值得你流淚的人不會引得/惹你哭。
翻譯加油站:
誤譯1和2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
誤譯2的前一部分比誤譯1好,因為man or woman沒有必要譯成“男人或女人”。雖然man—詞可以泛指男人和女人,但是不少女權主義者反對用man代表所有的人(因此不但出現了chairperson、speaksperson等詞,有一段時期Everybody should voice his or her opinion的用法也十分流行,現在his or her多為their取代),所以原句也用了man or woman,但是中文一個“人” 字可以代表兩性,沒有必要指出“男人或女人”。當然原文也可能含有強調的意思,因為男人和女人對一個人的影響畢竟是不一樣的。如果這樣,可以譯成“男人也罷,女人也罷,沒有人……”
誤譯1和誤譯2都將is worth your tears譯為“值得你流淚”,這樣增加動詞的譯法不但使譯文符合漢語的習慣,也更好地表達了原句的意思。要是譯成“值你的眼淚”,那就誰也看不懂了。
and之后的the one who is顯然省略了worth your tears幾個詞,兩個原譯都重復了“值得讓你……的人”,這也符合漢語的習慣。英語重復的詞和結構能省略的就省略,而漢語有時要求重復,但是誤譯1 “值得讓你流淚的人”明顯要勝過誤譯2 “值得讓你這么做的人”,因為“流淚”并不是什么要“做”的事。
將make you cry譯為“讓你哭(泣)”不能算錯,但是用詞尚可改進一下,因為“讓”字沒有能體現出make的意思來?!白屇憧?泣)”有“允許你哭(泣)”的意思,“不會讓你哭(泣)”也可以理解為“不允許你哭(泣)”。英語中的let、make和force三個詞構成意思上的一個系列,后面都可接復合賓語(let后的不定式符號to須省略,make后的to—般也省略,但被動態中,不定式符號to要補出,而force后的to不能省略),let相當于表示允許的“讓”,有allow和ask兩種意思,force是“強迫”的意思,而make 介于兩者之間,英漢詞典上注明有“引起”、“導致”、“促使"、“勸使”、“迫使”等不同的意思。這一句中的make應該是“引得/惹”的意思。
誤譯1將and譯為“而”,誤譯2則省略未譯,似乎也都可以,但是筆者認為這個and譯為表示原因的“因為”也未嘗不可,也許邏輯上更說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