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You know the percentage of bands that can make it to the big time.
誤譯:
你知道取得巨大成功的樂隊的百分比。
正譯:
“你知道(這么多的樂隊里)沒有幾支樂隊能在樂壇大獲成功、躋身一流”才不會產生誤解。
翻譯加油站:
big time主要指在體壇或娛樂界“赫赫有名,躋身第一流”,make it to the big time是“成功擠身一流”,譯作“取得巨大成功”基本可以通得過。問題是原句中的percentage (百分比)到底是百分之多少?是高還是低?是指某個具體的數字嗎?誤譯“你知道......的百分比”似乎沒有表達出原文的意思。
表示數量、程度等的詞語,或隱含有程度概念或方向概念的詞語,在一定的語境中常可省略,卻仍能表達出具體的意思。例如,說一個人“有力氣/膽量”是說他“力氣/膽量大”,“有水平/地位”是“水平/地位高”,“有歲數”是“歲數大”的意思,“有風度”是“風度好”,“有情緒”卻是“情緒不好”;又如,“規模” 是一個中性概念,一個工廠或企業的規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是現在常見的“規模以上企業中的“規模”卻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即必須“達到或超過一定的規模”才能稱之為“規模以上”這種語言現象稱之為“中性詞的語義偏移”(水平、地位、歲數等本身都是中性詞,前面可以用意義相反的詞修飾),可是具體往什么方向偏移,要看上下文,有時完全是約定俗成的。英文也有類似的表達,如
He has a temper是He has a bad temper (脾氣壞)的意思,而He has a future 是說 He has a good/bright future (前程遠大)。
再回過來看原文的內容。常識告訴我們世界上樂隊多如牛毛,而能成為一流的樂隊是不多的,只占很小的百分比,所以翻譯時要體會原文的真正意思,用符合譯入語習慣的表達方法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