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She had the strong otherness that attracted every one of us.
誤譯:
她有吸引我們每個人的那種強烈的奇異的特質。
正譯:
她身上有一種與眾不同的/不一般的/超凡脫俗的氣質,吸引了我們每一個人。
翻譯加油站:
且不說誤譯中一長串的定語有點讓人喘不過氣來,“強烈的奇異的特質”搭配就有問題,“奇異的特質”也叫人不得其意。“奇異的特質”確實是許多英漢詞典提供的otherness的中文解釋之一,但是不如選用詞典給的另一個解釋:“不同性”。英語有許多后綴,可以方便地構成抽象名詞,也就構成了相應的抽象概念,-ness是其中一個。請大家看下列幾個例句:
A pleasing soft dimness filled the room. The window was open, letting in the freshness of the warm spring evening.
房間里光線暗淡,但是讓人感到很舒服,窗戶開著,使屋里也能感受到外面暖春黃昏的新鮮氣息。
Is this an example of popular culture for rudeness, crashness, and nastiness?
這就是那種無禮、粗暴、好斗、令人討厭的通俗文化的一個范例嗎?
He could feel the quiet Sundayness of McDermot Avenue.
他能感覺到麥克德莫特大道星期天寂靜的氣氛。
Jane was notorious for her camera-shyness.
大家都知道,簡在攝影機前會感到害羞。
Sundayness和camera-shyness是臨時構成的,詞典里找不到,但是不難推導出其意思。許多由-ness構成的抽象名詞,漢語里找不到與之對應的詞,有時可以用類似詞綴的“化”、“性”、“論”、“度”等范疇詞(如one-sidedness“片面性”、backwardness“落后狀態”、.thickness“厚度”等),更多的時候要根據上下文將其意思揉合著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