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The fish smells.
誤譯:
魚在嗅味道。
正譯:
魚發臭了/有味道了。
翻譯加油站:
誤譯近乎荒唐,但有人主張就該這么譯。其實大家都知道原句確切的意思。不過,誤譯使我想起英語里一則有趣的雙關:
—How can we prevent fish from smelling?
—Cut its head off.
問者關心的是如何讓魚不發臭,答者從smell表示“用鼻子聞”的思路進行回答。有人說,一個孤零零的句子,沒有上下文,怎么理解都可以。此話不完全對。句子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也是翻譯中實際操作的單位。一句話本身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沒有上下文的情況下則要根據其最可能表示的和約定俗成的意思進行翻譯。
本書第37則短文指出The ox kills的意思是“這頭牛出肉率高”。有位讀者讀到《環球時報》登載的該文后在網上發表評論說,他在國外呆5年,看了該文后發現“國內的英語很不怎么樣”。他說大多數英國人都認為The ox kills表示“這頭牛很兇/會殺人”。筆者也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專家討論過,他們認為本書提供的譯文是正確的。第37則那一篇關于牛的那一句和本篇關于魚的一句一樣在英語里都是習慣的用法。
此原句中的動詞是系動詞,比較好理解。下面再舉幾個類似The ox kills的例子:
I think in general the report reads.
我看,總體上說這份報告還讀得通。
Such smear removes.
這種污跡很容易去掉。
This musical composition doesn't play.
這部音樂作品不好演奏/演奏效果不好。
這些句子中的動詞是及物動詞的不及物用法,意思上有點類似于系動詞。原來后面常有well—詞,現在則往往省去(第2句省略了easily一詞),意思仍然很淸楚,都隱含著一種被動的概念,從邏輯看,動作的實際主語是人。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動詞都可以這樣用。我們常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合理性通常也是有其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