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翻譯界的一面旗幟
“作同聲翻譯的難度極大,在會議現場,發言者與翻譯者之間只有0.1秒左右的時間差,容不得半點遲疑,因此同聲翻譯不但反應要非常快,同時涉及面極廣,天底下古今中外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專業用語、專業名詞,這些都得熟悉,并知道對應的譯詞。在翻譯時碰到不懂的單詞怎么辦?在會場上你是查不了詞典的,你必須隨時在瞬間進行閃電般的思維,這是人類語言學習與應用的最高境界。”談到同聲翻譯,盧嘉祥深有體會地說。
有一次,為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當同聲翻譯,阿羅約不僅沒有講話稿,演講速度還極快,所要求的又是同聲翻譯,其難度可想而知。可盧嘉祥不僅做到了,而且阿羅約的話結束時,
他的翻譯也同時結束。會后很多人跑過來驚奇地問他:“你翻譯的速度怎么比阿羅約講話還快呀?”
盡管盧嘉祥思維敏捷、博聞強記,但他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他每天都要看英文報紙和雜志,碰到新的詞語馬上拿出筆記本記下來。他還有一個特殊的隨身包,每次出門都要帶上的,這個隨身包達20多公斤重,里面裝了數十本英漢、漢英詞典及各種行業的分類詞典。“我哪有什么神奇的腦袋,我是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才得來神奇的。”盧嘉祥說。
近年來,他在北京、上海等地同聲翻譯的熱潮中做了大量工作。“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和外國的大型國際會議在中國舉辦越來越多,同聲翻譯人才變得十分緊缺,也十分走俏,我非常愿意向有志學習者傳授一些經驗。”現在,盧嘉祥經常到各地外語院校講授英語學習的訣竅。
濃濃的鄉情
今年11月5日,盧嘉祥應邀從北京來到南寧,參加第五屆“南寧國際民歌節”。與其說他是一名嘉賓,不如說是一名組織者,因為他同時還帶來了數名香港客商參加廣西經貿洽淡會。在他的積極引薦下,香港客商與廣西數家企業達成了投資協議或意向。
雖然身在北京,可盧嘉祥每年都要回幾趟廣西,為家鄉做實事。在他的積極推動和協調下,南寧三津水廠向國家計委、財政部申請到了日本協力基金提供的數億日元低息優惠貸款。在他的長途跋涉、不辭勞苦的引薦下,廣東老板在貴港辦起了毛織企業,在黎塘的大型國有企業中開展了長期出口加工業務,源源不斷地把優質產品運往出口碼頭,銷往遙遠的歐美高端市場;在他的奔走下,海外公司欠廣西等內地省區企業的債款一筆筆地被追回來了……他心里裝著濃濃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