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考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口譯??谧g不僅能練好口語, 還能提高口頭翻譯能力,一舉兩得。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報了國翻考試,迫于口試的壓力,向來不服輸的我必定會逼自己在短時間內痛下苦功練好口語。而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可是一朝辛勞終身受益的財富。所以,為這個考試而投資,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精力上都是絕對值得的。于是我毫不猶豫地制定了“先取荊州后取川”的戰略部署,決定先考過口譯三級,再圖二級,最后成為一名翻譯。
然而對于備考,我一片茫然。身邊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網上信息又紛繁復雜不知如何取舍,自學又怕不得要領,想來想去只好報個培訓班跟老師學了。這培訓還真是有效果的。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和以往一些對翻譯的錯誤理解,很多人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很少或根本就沒有進行過系統的翻譯訓練,更缺乏對翻譯基本要求、技巧以及標準等一些常識的了解,因此在復習時一籌莫展、無從下手。通過在這里的培訓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有其內在的規律,翻譯也不例外。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的變化,絕對不是字對字的簡單而機械的對接就可以了,而是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之間的轉換。要做好這一點,非下苦功夫不可,需要大量的閱讀來提高自己的語感,沒有大量和廣博的閱讀,是不可能做好翻譯的。我在這里用的講義,其閱讀文章都來源于外交部內參資料,內容的深度、廣度和權威性不言而喻,一期培訓下來讓我對政治、外交、貿易、科技、工業、農業等多個行業、多個領域的知識都有所了解。而且每次自測后老師都會對我們的譯稿進行核對、潤色,為我們指出弱項、系統總結,甚至會給出一些外交部歷史上著名的譯句讓我們對照翻譯,找出差距,開闊視野。雖然培訓的時間不長,但我在這里明白了,如果熱衷于翻譯事業,就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翻譯學習是個無底洞,不是一天兩天能成功的,通過考試只是一種手段,掌握翻譯的要求、標準和基本方法、具備翻譯的能力才是根本目的。
接下來的路就要我一個人走了,我一面練著翻譯的“內功”,一面根據考試題型安排復習。我把擴大詞匯量與注重對詞匯的掌握結合起來,將詞匯進行一個大致的分類,比如旅游類的專業詞匯、政治社科等方面的專業詞匯等等。然后還把平時總結出來的高頻詞匯作一個歸類,這樣復習起詞匯來就更有針對性了。
閱讀是翻譯資格考試中的重中之重, 我暑假在培訓班學到的一些閱讀技巧現在能幫我避免重復閱讀,當時寬領域的閱讀也拓展了我的知識,讓我能更好地把握所讀文章的內涵,即便遇到看不懂的情況,也能依靠知識儲備,結合文章的情景,運用猜測的方法解決問題。另外,經過動腦筋猜測這一過程,再去記憶文章后單詞短語,往往印象更深,花的時間更少。
至于聽力,那就更得感謝培訓了。我學習的速記法,可以用特定的符號將聽到的文章內容記錄在紙上,即便你當時沒聽明白內容,但只要將這些符號還原成語句,就相當于把聽力轉化成為閱讀,接下來的事就是慢慢的讀聽力了:)考試如期而至,而我又像當年考六級那樣,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視死如歸,只是平常赴考,迎接更為艱難的國翻考試。當然,結果到來的那一刻,我也沒有受寵若驚、喜極而泣,只是仰望天空,回想起當年的那個英語菜鳥,回想起這么多年來的英語學習歷程,回想起披荊斬棘的一路艱辛,也許,人生就像山谷中的回音,你聽到了什么,取決你之前喊了什么,一切結果其實早有預定,絕非偶然。于是我微微一笑,對自己說了一句:這一段你走完了。然后轉身,背后還有更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