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里,詞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來連接:例如 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但在中文里,類似的場合往往不用連接詞,所以只要說「夫妻」、「你我」、「前后」就夠了。同樣地,一長串同類詞在中文里,也任其并列,無須連接:例如「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禮樂射御書數」、「柴米油鹽醬醋茶」皆是。中國人絕不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以及茶。」誰要這么說,一定會惹笑。同理,中文只說「思前想后」、「說古道今」。可是近來and的意識已經潛入中文,到處作怪。港報上有過這樣的句子:
在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發展道路,臺北顯然比北京起步更早及邁步更快,致在政經體制改革的觀念、行動、范圍及對象,更為深廣更具實質……
這樣的文筆實在不很暢順,例如前半句中,當做連接詞的「與」、「及」都不必要。「與」還可以說不必要,「及」簡直就要不得。后半句的「更為深廣更具實質」才像中文,「起步更早及邁步更快」簡直是英文。「及」字破壞了中文生態,因為中文沒有這種用法。此地一定要用連接詞的話,也只能用「而」,不可用「及」。正如 slow but sure在中文里該說「慢而可靠」或者「緩慢而有把握」,卻不可說「慢及可靠」或者「緩慢與有把握」。「而」之為連接詞,不但可表更進一步,例如「學而時習之」,還可表后退或修正,例如「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可謂兼有and與but之功用。
目前的不良趨勢,是原來不用連接詞的地方,在 and 意識的教唆下,都裝上了連接詞;而所謂連接詞都由「和」、「與」、「及」、「以及」包辦,可是靈活而宛轉的「而」、「并」、「而且」等詞,幾乎要絕跡了。(※英:但也不要不當而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