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翻譯批評的步驟
翻譯批評的步驟大體可分為:1)分析原作,2)分析譯者的目的,3)比較原文與譯文,4)評估譯文。
1) 分析原作。批評者必須了解原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態度、寫作的讀者對象、寫作的類別,準確評估原作的語言水準和語言風格。這些內容也是我們作傳統的文學批評時必須要弄清的幾個問題,即: Who wrote the text? When was it written? Where was it written? For whom was it written? For what purpose was it written? How was it written?
2) 分析譯者的目的。批評者應站在譯者的角度來看待原作,了解譯者所遵循的翻譯原則、翻譯步驟和方法以及譯文的讀者對象。換句話說,批評者必須弄清這么幾個問題:What kind of translator was the person? Why did he do the translatio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id he do the translation? For whom did he do the translation? What translation principle did he observe while starting to do the translation? What procedures and methods did he follow while doing the translation?
3) 比較原文與譯文。批評者在弄清原作的主題和中心思想、語言結構(包括段落的劃分和語篇的銜接等內容)和各種修辭手法的前提下,應認真地對比分析原作和譯作,審核譯者是否在譯文中完美地處理好了這些問題沒有。批評者既可采用單一譯文比較,也可采用數種譯文比較。前者是指選擇一種譯文,將之與原文比較分析;后者是指選擇數種譯文同時與原文比較分析。一般說來,后一種方法更為批評者所鐘情,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其更具深度和廣度,更能取得圓滿的結果。
4) 評估譯文。批評者首先根據譯者的翻譯標準評估譯文在表達方面是否準確地傳達了原文所承載的信息,然后根據自己所選擇的翻譯標準去評估譯文在表達方面是否成功地傳達了原文要傳達的東西。另外,批評者也可脫離原文來看待譯文,將譯文視為一部(篇)作品,從純寫作的角度來評價譯作的得失。最后,評估譯文(如原文為嚴肅之作)在譯入語文化中的地位、該譯作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及翻譯價值。
三、翻譯批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多年來,翻譯批評在我國的重視程度還不高,翻譯批評的水平還偏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社會因素又有個人緣由。不過僅就后者而言,原因大體有這么幾點:
1. 翻譯批評費工費時,容易招人非議,吃力不討好;
2. 評價譯文的視角頗多,常常是越說越說不清楚;
3. 有關原文作者和譯文作者的信息資料不易找到,這樣影響到批評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4. 批評者自身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素質不能適應高水平翻譯批評的要求。
由于翻譯批評是社會個體所承作的一種社會活動,因此從事翻譯批評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充分了并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將翻譯批評活動置于政治的要求之下;
2. 正視原文作者、譯文作者和翻譯批評者之間的時空距離,翻譯批評時應該正確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這種距離;
3. 批評必須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杜絕胡批亂評和感想式的點評,應該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歷史地、客觀地、全面地、系統地去觀察和分析翻譯過程和翻譯結果,必須盡可能做到客觀、科學和公正;
4. 批評者不僅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嚴肅認真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廣博的文化知識,而且應當同時是一個"作者、譯者、譯文閱讀者、譯文分析家、翻譯理論家與翻譯史家";
5.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批評者應盡可能地發現同一原文的數種譯本;應用多種譯文與原作進行對比分析更有可能增強批評的效果和說服力。
n. 原則,原理,主義,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