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詞是英語里最靈活的一個詞類,它能引出介詞短語在句中發揮各種作用,它能跟動詞連用,把不及物動詞變成及物動詞,引出賓語。總之,介詞在英語里廣泛使用,在漢語里許多用動詞表達的意思,在英語里可以用介詞來表達。然而介詞又是英語里一個很機械的詞類,它有許多固定的說法,稍一改變,不是不合用法,就是產出了別的意思。這就使我們感到很困難,必須用心體會,牢牢記住。
例21,despite就是介詞,等于in spite of,因此不能說despite of,也不能說in despite of。例22,levels前面不能用in。levels在這里指的是討論問題的角度,前面可用on。例23,習慣說法應是To a certain degree。此外,例1中的in respect to也是不行的。可以說in respect of,也可以說with respect to,這是固定的,是不能換的。例13中的on 1954也是不行的,on只能用于日期,這里一定要用in。
例24,主語是assessment,和動詞must be assessed不搭配。把assessment刪去,用property作主語,就和動詞搭配了。例25,分詞短語和主語不搭配,把principle換掉,用人來作主語就可以了。
在英語里,therefore和however都是副詞,不是連詞,不能起連接分句的作用。詞典舉例:He’s only 17 and therefore not eligible to vote. | We thought the figures were correct. However, we have now discovered some errors. 例26,可在第1個分句末尾加and。例27,可將however前面的逗號改為分號,或將此逗號改為句號,下面另起一句。
例28,前半句是陳述句,后半句是問句。英語一般不這樣說,可以分成兩句,一個陳述句,一個問句,各自獨立。也可以考慮在But后面加一個as,把前半句變成一個從句。
漢語有時把幾個短句放在一個長句里,只用逗號,不用連詞,前后關系自明,這就是王力先生所說的“意合”。但這種作法在英語里則行不通。英語喜歡用連詞,把前后關系說得清清楚楚,否則就不要放在一個句子里,這就是所謂“形合”。
例29和例30就有這樣的問題。現在別的問題都不談了,只談長句里面短句之間的聯系。例29有三個短句,只用逗號相連是不行的,至少要把第3個短句之前的逗號改為and。例30很長,它所包含的三個短句也都有一定的長度,因此最好把它分成三句,從since then開始另起一句,然后從from all views開始再起一句,這樣就好多了。
看到這里,讀者也許會說,你啰嗦了這半天,但所談內容的深度似乎并未超出任何一本簡單的英語語法。的確是這樣,本文所談全是語法書里講的最基本的道理,學英語的人沒有沒學過的。但知道這些規則是一回事,能正確運用這些規則是另一回事。
本文所談的十八篇文章,譯文質量也不一樣,有幾篇質量很高,其余的則問題較多,參加工作的這二十多位譯者和校閱者肯定學過好多年英語,掌握的詞匯量很大,有不少翻譯經驗和專業知識,能翻譯有一定深度的相當專門的文章。如果說他們還有什么不夠的地方,那就是基本功還不夠扎實,使用英語有許多漏洞。基本功問題不屬于翻譯問題,只是在翻譯過程中暴露出來而已。不過事到如今,停下來重新練基本功,彌補這些漏洞已不可能,那就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針對這個弱點下功夫。
我覺得,在這一方面,有兩件事可以做。一是勤查詞典,稍有猶豫就去查一查,正確的拼法,可數不可數,及物不及物,在句中怎樣用,這些問題在字典里都可以解決。二是注意別人怎樣用,不要視而不見。有人學了許多年英語,竟然不知道cannot是一個詞,不能分開寫,他們視而不見的毛病也太厲害了。只要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把基本功一天加固一點兒,日積月累,幾年下來一定會大見成效。
1970年,周恩來總理針對翻譯工作有一篇講話。他說:“搞翻譯不是那么簡單的,不是懂幾句外國話就行的。不但要有政治水平,同時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沒有基本功和豐富的知識不行。基本功包括三個方面:政治思想、語言本身和各種文化知識。”
你的基本功怎么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