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檔只提供中文,視頻中有對應的英文翻譯
2011年3月14日上午10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與采訪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以下為記者會實錄:
大會新聞發言人、本次記者會主持人 李肇星: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我們高興地邀請到溫家寶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大家的提問。現在請總理講話。
中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剛剛結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十分艱巨,國內外形勢也非常復雜,做好各項工作,完成預期目標,需要付出極大努力。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又要樹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陽一樣,充滿光明和希望。我的任期還有兩年,我深知這兩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要輕松。“政如農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謝謝。現在可以提問了。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
“十二五”規劃確定未來五年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就是年均增長7%。我們注意到,這個數字和“十一五”規劃相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請問總理,我們主動調低經濟增長速度這樣一個選擇是出于什么考慮?如果未來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會不會影響擴大就業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謝謝。
溫家寶:
主動調低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僅表明決心和意志,而且是一個重大的舉措。就是說,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國經濟發展的相當長時期,我們要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主線。真正使中國的經濟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著重提高經濟的增長質量和效益。
經濟發展速度、就業與通貨膨脹三者之間有密切聯系。經濟發展速度高,就業人數就會多,但通脹的壓力也會大。經濟發展速度低,就業人數少,但很容易使經濟走向衰退。我們必須在這兩條道路當中走出一條光明的路,把它們有機地連接起來。
我們要充分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調整經濟結構,解決中國經濟長期以來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使經濟的發展與人口、環境和資源相適應。
7%的發展速度也不算低了。大家注意到,我們的經濟總量在不斷增加,7%的速度使經濟增長也不斷增加,也就是說基數大了,真正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談到就業,我覺得我們應該重視結構調整,在結構調整中特別應該重視發展中小企業,主要是科技型的小企業。重視發展服務業,包括生產服務業,這些都可以容納更多的就業。我們一定想辦法,在比過去低的速度下還能解決中國日益增長的就業壓力問題,這對政府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我們完全有決心能夠辦好這件事情。
謝謝你。
法國《觀點周刊》記者:
溫總理你好。我們看到,今年年初以來,在北非的一些國家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世界也在關注著快速發展的中國,有人認為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已經創建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我想問的問題是,中國的發展模式如何很好地適應變化中的大環境?其他國家能否從中國的發展模式中借鑒并得到啟示?
溫家寶:
我們十分關注西亞、北非發生的政治動蕩,但是我們認為,任何把中國同西亞、北非發生政治動蕩的國家相類比都是不正確的。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這是舉世公認的。我們的政府在認真解決當前經濟社會存在的問題,這也是老百姓有目共睹的事。中國經濟這些年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經濟總量躍居到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們一直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我們選擇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的主要特點是:第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第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第三,必須堅持社會公平正義以保持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第四,必須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進一步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我們的改革和建設還在探索當中,我們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發展是一種模式。同樣,我們認為任何國家都要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我們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我們認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和借鑒。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