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9分,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騰遁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瑗收眾斬遜,州境獲寧。除龍驤將軍。遁之在州十余年,與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時遁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盧循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綱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節、督交州諸軍事、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余黨猶有三千人,皆習練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財,以充勸賞。慧度自登高艦,合戰,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循眾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斬循及父嘏,并循二子,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侯,食邑千戶。
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后被抄略,悉得還本。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莊》、《老》。禁斷淫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饑,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
(節選白《宋書·杜惠度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遏:禁絕
C.與林邑累相攻伐累:屢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曠:空缺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遏:阻止。解答此類題目,可以運用代入法,進行檢測。
9.以下各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軍政才干的一組是
①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
②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⑤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斷淫祀,崇修學校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②是說杜瑗立場鮮明,⑤是說盧循戰死的情況。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瑗處事果決而有計謀。他擔任太守時兩次平頂騷亂,先是斬殺作亂的九真太守李遜,境內得到安寧;繼而與玄之擊退來犯的胡達,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為人謙遜而顧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舉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當盧循來犯,雖然任命他的詔書未到達,他還是率眾抗敵。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諳熟戰略。與盧循決戰前,為激勵將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財產作為獎勵;交戰時他又巧用火攻燒毀敵方一應戰艦,大獲全勝。
D.杜慧度生活儉樸,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彈彈琴,讀讀《莊》《老》。而為政卻細致綿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饑荒,常以私人薪俸賑濟災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只管彈彈琴,讀讀《莊》《老》”不對,原文是說他“頗好”,因此理解不準確。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
譯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
譯文:
【答案】(1)六月庚子這天,盧循清晨到達南津,命令三軍攻入城內才能吃飯。(“造”“入城”“乃”各1分,大意2分。)
(2)從此聲威恩澤及于全境,邪惡偷盜之事不再發生,以至于城門也不關閉,道不拾遺。(“威慧”“奸道”“乃至”各1分,大意2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翻譯時要注意關鍵點的準確度,如(1)中的“造”“乃”等,(2)中的“威慧”“奸道”“乃至”等。
【參考譯文】
杜慧度,是交趾人。他的曾祖杜元,做寧浦太守,于是就定居在交趾。他的父親杜瑗,字道言,曾做過日南、九德、交趾太守。開始,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猛威壯有權力,控制著交趾這篇土地,聽說刺史騰遁之快要到了,就分別派遣他的另個兒子截斷水陸要道,杜瑗收服眾人,殺了李遜,交趾州境內獲得了安寧。被任命為龍驤將軍。騰遁之在交趾州十多年,與林邑多次互相攻戰。騰遁之就要向北回去,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于是圍住了交趾州城。這時騰遁之已經走遠,杜瑗與他的三兒子杜玄之盡全力堅守,運用了很多策略,經過多次戰斗,大破了他們。追擊討伐到九真、日南。接連獲得勝利,所以胡達逃回林邑。于是就讓杜瑗做了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盧循私自占據廣州,派遣使節要求互通友好,杜瑗斬了使者。義熙六年,八十四歲,去世。杜慧度,杜瑗的第五個兒子。開始做州的主簿,流民督護,后升為九真太守。杜瑗死后,交趾州因為緊鄰賊寇,不能空著職位,于是共推杜慧度掌管州府的事務,他推辭不去就職。七年后,被任命為使持節、督交州諸軍事、廣武將軍、交州刺史。詔書還未到達,那年春天,盧循攻破合浦,徑直攻向交州。杜慧度于是率領文武六千人在石碕抵抗盧循,交戰,活擒了長史孫建之。盧循雖然失敗了,剩下的人還有三千人,都練習兵事。六月庚子這天,盧循清晨到達南津,命令三軍攻入城內才能吃飯。杜慧度拿出宗族的全部財產,來充當鼓勵獎賞的費用。杜慧度獨自登上高達的艦船,放火箭雉尾炬,步兵在兩岸射他們。盧循的艦船都燃燒起來,士兵紛紛潰散,盧循中箭掉入水中淹死。殺掉了盧循及他的父親盧嘏,以及盧循的兩個兒子,將他們的首級傳送到京城。皇上封杜慧度為龍編縣侯,領有千戶食邑。高祖即位,進封為輔國將軍。那一年,率文武萬人向南討伐林邑,殺掉的士兵超過一半,前后被包抄,全部俘虜了他們回來。林邑請求投降,送來牲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于是就放了他。派遣長史江悠捧著上表向朝廷報捷。杜慧度穿布衣吃蔬菜和一般的食物,儉約質素,能彈琴,非常喜歡《莊子》、《老子》。禁止斷絕淫邪祭祀,推崇修建學校。年成不好百姓饑餓,就用自己的封路來賑濟。處理政事細致周密,就像治理家庭一樣,從此聲威恩澤及于全境,邪惡偷盜之事不再發生,以至于城門也不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去世,享年五十歲。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客從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③,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說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說,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
(1)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請簡述這個故事。(4分)
答:
【答案】有客人從南方來,送我珍珠,珍珠里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來征求;但日后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現在再也沒有什么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答出故事梗概的,給2分;答出“欲辯不成書”意思的,給1分;答出“哀今征斂無”的,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思想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此詩大約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歷四年)杜甫在長沙所作。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諷刺詩。杜甫巧妙地、準確地運用了傳說,用“泉客”象征廣大的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創造出來的勞動果實。此詩通過泉珠化血的故事,對統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的酷行,作出血淚的控訴。
(2)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
【答案】“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
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答出“珠中有隱字”寓意的,給2分;答出珍珠“化為血”寓意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思想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有隱字”,因為隱約不清,所以辨認不出是個什么字。珠由淚點所成,它是如此模糊,卻又如此清晰。作者意在警告統治階級應該看到他們所剝削的一切財物其中都含著人民的血淚。“化為血”,就是化為烏有,說化為血,更能顯示出人民遭受殘酷剝削的慘痛。原有的財物,被剝奪一空,而公家的征斂,仍有有增無減,而今再沒有什么東西可供搜刮的了。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第一小題計分)(5分)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__________,定乎內外之分,__________,斯已矣。(《莊子·逍遙游》)
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鵑。__________,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
(2)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孟子·公孫丑下》)
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芳與澤其雜糅兮,__________。(屈原《離騷》)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答案】(1)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辯乎榮辱之境莊生曉夢迷蝴蝶 滄海月明珠有淚自緣身在最高層 (2)親戚畔之 天下順之 長余佩之陸離 唯昭質其猶未虧亂花漸欲迷人眼(錯字,則該空不得分。)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考查名句名篇,命題范圍一般會在大綱要求的范圍內命題。但是我們看到,今年的高考中,初中名篇、古詩詞也出現了,說明命題的視野拓寬了,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空不給分。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第(1)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