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 頎長(qí) 悚然(sù) 彰善癉惡(dàn) 韜光養晦(huì)
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尋瑕伺隙(xì) 嚙臂為盟(niè)
C.抵牾(yǔ) 橫亙(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盡(jīn)
D.鞭撻(tà) 骨骼(gé) 輾轉反側(niǎn) 蜚聲中外(fēi)
答案B
解析:
A悚然C牾D輾注意錯誤均排除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該產品的試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產后將不孚眾望,公司一定會憑借產品的優異品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驕人業績。
B.某市兩家報社相繼推出的立體報紙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追捧,更多的立體報紙呼之欲出,可能會成為當地報業的一種發展趨勢。
C.中國古典家具曾經非常受消費者青睞,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上卻沒有了蹤影,而在全球崇古風氣盛行的今天,它又漸入佳境了。
D.這位專家的回答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實在沒想到這個困擾我兩年的問題他卻理解得那么輕松。
答案D
解析:
不孚眾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
呼之欲出:指畫得十分逼真,一叫就會出來似的。也泛指文學作品對人的描寫十分生動。
漸入佳境:指狀況漸好或興趣逐漸濃厚。
三項均不符合語境。
D項醍醐灌頂: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符合語境。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語國家工作一年,不但進一步提高了英語交際能力,還參加過相關機構組織的阿拉伯語培訓,掌握了阿拉伯語的基礎應用。
B、建立監督機制非常重要,企業對制度的決策、出臺、執行到取得成效的每個環節都納入監督的范圍,就能切實有效地增強執行力。
C、她對公益活動很有熱情,并將這份熱情帶個了她所從事的產品策劃和品牌推廣工作中去,為公司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做出了貢獻。
D、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緩解就業壓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最大的難題。
答案C
解析:
A“不但……還……”聯結的內容無關聯性且這組關聯詞一般表遞進關系,而本例中還后面的內容與“他在英語國家工作”無直接關系。
B制度的決策、出臺、執行應為醞釀、出臺、執行
D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與就業壓力無關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某些漢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寫法。
① 民間的書寫者出于某種考慮,將“荼”減去一筆,這就成了“茶”字
② 隨著飲茶習俗的推廣,“荼”字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
③ “荼”簡寫為“茶”,漢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唐之前“茶”字寫作“荼”,這恐怕不是我們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為飲品,我們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個義項,“茶葉”義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與句末關聯緊密的應為3,排除D,以4或6開頭均顯突兀,排除A,B故選C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5-7題。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這是李白《橫江詞》的第三首。橫江即采石磯對岸的橫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輯注》引有胡三省《資治通鑒注》:“揚子津在今真州揚子縣南。”揚子縣位置在江都(揚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揚子津更在其南,則是江邊的津渡了。李白在詩中所以會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正是這個緣故。揚子津當時必然久已馳名,因為它乃是從江都入江的運河渡頭,可是開元之后卻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詩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揚子津卻很少見。胡三省乃宋元間人,那時讀《資治通鑒》就已經需要有人來為揚子津做注了。揚子津作為運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揚子縣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揚子津,然而它自身卻久已沉埋,不為人所知曉了。
揚子津原來是個近江面的較低洼處,可是它與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對,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處又有沙洲,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書·齊浣傳》:“(浣)遷潤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紆匯六十里,舟多敗溺。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婁渠已達揚子,歲無覆舟,減運錢數十萬。”也就是說,渡江進入北岸的運河不再通過揚子津,而是通過新開的伊婁河到達揚子縣。李白《提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詩云:“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指的便是這條河,而瓜洲從此也就取代了揚子津,成為大江北岸運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長相思》詞:“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白居易的時代去開元未遠,而瓜洲就已經成了古渡頭,至于比起瓜洲來更古的揚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對南岸江邊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開元二十五年齊浣遷潤州后才興修的,換句話說,舊漕路原來并不通京口。而要開辟一條通京口的新漕路卻是十分艱辛的。宋代《新唐書音訓》云:“京口在潤州城東北甘露寺側。”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這段漕路,勢必要緊貼著北固山下與山根的頑石打交手戰,這樣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這也就是李白《丁督護歌》中所描繪的“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的施工場面。過去有些注家以為“無由達江滸”是由于運載石頭的緣故。其實水運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運石頭還是運糧食,只要不超過吃水量,運什么都一樣可行。其所以“無由達江滸”,只是由于山下的頑石還沒有被鑿通而已。這里李白的三首詩正好可以為瓜洲浦取代揚子津這一變遷作證,而同時《橫江詞》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條證據。(摘編自林庚《閑話揚子津》)
5、下列關于本文第一段內容的表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李白《橫江詞》第三首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長江邊上有名的運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詩中很少提到揚子津,是因為當時瓜洲已經取代揚子津成為長江邊上的運河渡口了。
C.胡三省雖然是宋元間人,但是讀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已經有困難,需要有人來做注解才行。
D.揚子縣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為“揚子”,可能是因為該縣的南部有久已馳名的揚子津。
答案C
解析:
按文意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讀《資治通鑒》沒有困難。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揚子津是長江邊上的低洼處,并且跟南岸的運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對,而江中正對揚子津處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齊浣遷官潤州以后,把長江南岸的漕路遷徙到京口,又在北岸開鑿了伊婁河,這樣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過揚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處伊婁河的入江處,由于正對著南岸江邊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經開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為一個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認為李白詩句“無由達江滸”,是說由于石頭過重,無法用船運到江滸。其實用船運石頭和糧食是一樣的,注家此說不能成立。
答案A
解析:
根據文意江中靠北岸處有沙洲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于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來說,揚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則正對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揚子津的東面。
B.齊浣對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達北岸運河渡口的行程縮短了,并減少了覆舟的危險,為航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C.從李白《丁督護歌》中的“萬人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開辟京口漕路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詩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揚子津的歷史變遷,其中《橫江詞》寫作最早,《丁督護歌》則寫作最晚。
答案B
解析:
文中未見“使船舶渡江到達北岸運河渡口的行程縮短了”的相關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