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文閱讀(9分,第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黑箱”是控制論中的概念,意為在認識上主體對其內部情況全然不知的對象。“科技黑箱“的含義與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種特殊的存貯知識、運行知識的設施或過程,使用者如同面對黑箱,不必打開,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識,只需按規則操作即可得到預期的結果。例如電腦、手機、攝像機、芯片,以及藥品等,可以說,幾乎技術的全部中間和最終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產過程中,科學知識是基礎,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則對科學知識進行選擇。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還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會的知識,并且或多或少滲透了企業文化和理念。這樣,在電腦或手機中就集成了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經濟學、美學,以及對市場的調研和政府的相關政策等知識。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傳播與共享知識的媒體,具有三大特點。首先,它使得每一個使用者——不僅牛頓,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繼續前進。試想,如果要全世界的電腦使用者都透徹掌握電腦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電子理論,那需要多少時間?知識正是通過科技黑箱這一途徑而達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計算機天才、黑客的年齡越來越小,神童不斷出現,他們未必理解計算機的制作過程就能編寫軟件、破譯密碼。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現,就為相對“無知識”的年輕一代的崛起與趕超提供了機會。其次,處在相對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與語境和主體無關,而處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則需滿足特定主體在特定場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們很少能對一把錘子做什么改進,而使用一個月后的電腦則已經深深地打上了個人的印記,這就說明,在認識變得簡單易行之時,實踐變得復雜和重要。最后,當科技為我們打開一扇又一扇門的時候,我們能拒絕它的誘惑不進去嗎?而一旦進去,我們的行為能不受制于房間和走道的形狀嗎?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卻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使用者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說使用者被生產方對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識被使用者廣泛共享之時,也往往使這部分知識因共享而貶值甚至被人遺忘。那么還要不要學習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經貶值的科技知識,例如電磁理論、牛頓力學,甚至四則運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技術所構成的平臺還有一個歷史維度。時至今日,歷史上的很多技術已經失傳或過時,但是也有相當多的技術流傳至今,例如中國的針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這提示我們,對于歷史上存在過的知識應予寬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從頭學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發生對科技黑箱的濫用。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黑箱無疑會使得雙刃劍的哪一刃都變得更為鋒利。
(摘編自呂乃基《行進于世界3的技術》)
1.下列對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黑箱,在認識上主體對其內部情況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則至少它的設計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識。
B.與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徹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規則操作即可得到預期的結果。
C.科技黑箱是一種特殊的存貯知識、運行知識的設施或過程,在科技黑箱的生產過程中,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對科學知識進行了修正。
D.幾乎技術的全部中間成果和最終成果,如電腦、手機,都集成了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知識,可以說,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詞語概念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
【方法點撥】原文第一段第四句話“在科技黑箱的生產過程中,科學知識是基礎,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則對科學知識進行選擇”。原文是“選擇”而備選項為“修正”,顯而易見,不符合文意。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當今世界,每一個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頓一樣“站在巨人的肩上”繼續前進,這個“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識通過科技黑箱這一途徑達到最大限度的共享,這是現在計算機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斷出現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體對它的干預就越大;在認識和實踐的關系上,實踐也隨之變得更加復雜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著科技黑箱,但實際上他們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潛移默化的影響。
2.【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
【方法點撥】B項原文信息,“計算機天才、黑客的年齡越來越小,神童不斷出現,他們未必理解計算機的制作過程就能編寫軟件、破譯密碼。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現,就為相對無知識的年輕一代的崛起與趕超提供了機會。”備選項說法過于絕對。
【答案】【B】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夠為相對“無知識”的年輕一代提供崛起和趕超的機會,他們即使沒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識,也可以享用這些知識。
B.要不要學習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經貶值的科技知識,作者并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們,應當對這些知識予以寬容。
C.科技黑箱不僅包括當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很多技術,如中國的針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簡單方便,于是就可能發生濫用的現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這把雙刃劍的哪一刃都變得更加鋒利。
3.【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信息推斷的能力。
【方法點撥】將備選項與原文比較,“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黑箱無疑會使得雙刃劍的哪一刃都變得更為鋒利”。可以看出D項在說法上明顯有問題,“科技黑箱”與“科技”在概念含義上是不同的。
【答案】(D)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蕭燧字照鄰,臨江軍人。燧生而穎異,幼能屬文。紹興十八年,擢進士高第。授平江府觀察推官。時秦檜當國,其親黨密告燧,秋試必主文①漕臺,燧詰其故,曰:“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則員溢,就院易一員往漕闈,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對,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上喜,制《用人論》賜大臣。淳熙二年,進起居郎。先是,察官闕,朝論多屬燧,以未歷縣,遂除左司諫。時宦官甘昪之客胡與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節于外,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時復議進取,上以問燧,對曰:“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勸上正紀綱,容直言,親君子,遠小人;近習有勞可賞以祿,不可假以權。上皆嘉納。出知嚴州。嚴地狹財匱,始至,官鏹②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二年之間,以其羨補積逋,諸邑皆寬。上方靳職名,非功不予,詔燧治郡有勞,除敷文閣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幾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數。婺與嚴鄰,人熟知條教,不勞而治。歲旱,浙西常平司請移粟于嚴,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為請諸朝,發太倉米振之。八年,召還,言:“江、浙再歲水旱,愿下詔求言,仍令諸司通融郡縣財賦,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廣西諸郡民身丁錢之弊。事多施行。慶典霈澤,丁錢減半,亦自燧發之。紹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節選自《宋史·蕭燧傳》)
[注]①主文:主持考試。②鏹:成串的錢。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 屬:托付。
B.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 懷:銜恨。
C.就院易一員往漕闈 易:更換。
D.察官闕,朝論多屬燧 闕:失職。
4.【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方法點撥】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闕:過錯、缺點。
【答案】【D】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蕭燧恪盡職守的一組是(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③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 ④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⑤官鏹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 ⑥為請諸朝,發太倉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5.【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
【方法點撥】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的要求,然后從文中找出篩選信息的區間,運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答案】【C】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蕭燧天分很高,為官不畏權貴。他自幼能文,進士及第后進入仕途;其時秦檜當權,與其親黨密告蕭,要他主持秋試錄用其子秦熺,遭到蕭的拒絕。
B.蕭燧剛直敢言,所奏切中時弊。皇上向他征詢意見,他乘便諷勸皇上親近君子疏遠小人,親信有功可賞賜財物卻不可賦予權力,得到皇上贊許采納。
C蕭燧政績卓著,受到皇上嘉勉。嚴州面積狹小財物匱乏,他勤儉理政,以盈余填補拖欠,各地都感到寬松;皇上升遷蕭燧的職位,調他去治理婺州。
D.蕭燧回到朝廷,仍關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間,江浙兩年水澇干旱,他奏請下詔諸司協助解決,又奏言廣西百姓深受身丁錢之害,建議大多得以施行。
6.【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方法點撥】首先要審清題意要求,選不正確的一項,其中三項正確。把每一選項和文中相應的事件對應,針對選項劃定區域,小心比對,看是否搞混做事情況。如秦檜當權,他的親黨密告蕭,而不是秦檜與其親黨密告蕭。
【答案】【A】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治。
答: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風俗澆薄虛浮,兵力未強,財力未富,應當臥薪嘗膽以求國內安定太平。
(2)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
答:蕭燧說:“東部西部不屬同路,按說不該給糧食,但哪能忍心對原管轄地區不管不問呢?”
7.【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點撥】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
【答案】(1) 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風俗澆薄虛浮,兵力未強,財力未富,應當臥薪嘗膽以求國內安定太平。
(2) 蕭燧說:“東部西部不屬同路,按說不該給糧食,但哪能忍心對原管轄地區不管不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