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本卷共l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作坊(zuō) 心廣體胖(pán) 處方(chǔ) 給予幫助(jǐ)
B.燕山(yān) 戎馬倥傯(zǒng) 落枕(lào) 分外高興(fēn)
C.干系(gān) 呼天搶地(qiǎng) 飲馬(yìn) 供不應求(yìng)
D.泡桐(pāo) 濟濟一堂(jǐ) 空余(kòng) 作者附識(shí)
【答案】A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 A
【解析】B項分fèn外高興,C呼天搶qiāng地,D作者附識zhì。
【思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多音字,多音字的識記,一要注意從詞語含義上區(qū)別;二要注意從詞性上區(qū)別,如“處”;三要注意通過書面語與口頭語的不同記憶,如“血”;四要注意記少不記多,像“胖”只有“心廣體胖”中讀pán,記住這一處特殊讀音既可。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當的一項是
A.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心態(tài)平和、性格開朗、胸懷寬廣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臉、孤獨緊張、憂心忡忡的人出現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對于在戰(zhàn)略上的調整使該公司必須做出選擇:要么聯手業(yè)內巨頭,強勢逼宮,使對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現獲利,回歸軟件市場。
C.自第三分鐘樸智星被斷球后,曼聯隊在五分鐘內竟然無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納隊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壓得曼聯喘不過氣來。
D.新版電視劇《四世同堂》引起爭議,有人認為該局加進了太多現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畫卷變得南腔北調,丟掉了原著的靈魂。
【答案】D
【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解析】D、南腔北調: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A、憂心忡忡: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卻,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時為了避禍而及時引退。C、排山倒海: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思路分析】解答成語題的方法和步驟:①用文言文知識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②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如D項“南腔北調”形容“電視劇反映的市井生活畫卷”,就用錯了對象);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③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象。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根據公司的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需要引進大批優(yōu)秀人才,包括服裝量體師.團購業(yè)務員.技術總監(jiān),高級設計經理等大量基層和高層崗位。
B.營救告一段時間后,他們把重點轉向照顧幸存者,現在又在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個堰塞湖可能的災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來
C.猶豫單位優(yōu)勢逐漸喪失,身處僻壤的水電八局職工子弟,開始選擇城市作為實現人生的目標,尤其是8后的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賽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好評,今年的比賽從命題、決賽、海選到頒獎,我們又被指定參與活動的全過程.一定要高度重視,不可疏忽。
【答案】B
【考點】考查正確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解析】A、介詞位置不當導致缺少主語,將“根據”放在“公司”后;搭配不當,“包括服裝量體師、團購業(yè)務員、技術總監(jiān)、高級設計經理等大量基層和高層崗位”前后不一致,應為“包括服裝量體師、團購業(yè)務員等大量基層崗位和技術總監(jiān)、高級設計經理等高層崗位”C、成分殘缺,“開始選擇城市作為實現人生的目標”缺賓語,在“目標”后加上“的地方”。D、不合邏輯,應該是“命題、海選、決賽到頒獎”; 句式雜糅或偷換主語,“我們又被指定參與活動全過程”應為“我們將參與活動全過程”。
【思路分析】語病題做題思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葉,看成分是否殘缺或者贅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謂、賓之間,句子的枝葉即定、狀、補與中心語之間是否搭配;心里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語序是否恰當;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表意是否明確。
病句還可以根據病句的語言標志詞來識別:A項的句首介詞“根據”可能導致主語殘缺,連詞“和”可能是前后呼應不當的標志;D項:頓號可能是并列不當的標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中國結”的全稱是“中國傳統裝飾結”,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因此繩結也是中國古典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①人們很早就開始用繩結來裝飾器物,為繩結注入了美學內涵
②當時的繩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用具
③“中國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④它是中華民族特有餓一種手工編制工藝品,具有悠久的歷史
⑤此外,繩結還應應用在人們的衣著,佩飾上
⑥同時也具有記載歷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D
【考點】語言表達的連貫,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解析】③②⑥注意里面的關鍵詞“當時”“同時”,②⑥緊密相連,③因該放在②前,⑤談到“衣著”承啟后文,應放到最后,“此外”表明前面還有應用,只能是①,①談論到美學,承啟⑤,應放在⑤前,④只能放在開頭,起總領作用。
【思路分析】語言表達連貫和文章邏輯順序安排,需要通讀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容。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排序,然后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后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現在已提到“經”,就給人以莊重嚴肅的感覺,實際上“經”字段本義只是指防止上當一條條豎線,而橫線則叫“緯”。沒有“經”,“緯”就無所依托,因此在漢代被命名為“經”的應該是朝廷最重視的文獻。不過,清代今文經學派認為只有孔子親手所定之術才能稱作“經”。
漢代凡是重要的文獻、官書,打都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簡書寫。《春秋》屬于“經”,簡長二尺四寸;《孝經》據說是漢人所著,低了一等,簡長短來一半;解經的文字,如《左傳》《公羊傳》《轂梁傳》則用六寸的簡來書寫。即使是書寫在絹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兩種,用整幅或半幅的絹帛橫放直寫。可見,當時書籍雖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寫也必須遵從社會規(guī)定的模式。
與社會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書比較起來,《論語》只是個“袖珍本”,才八寸。《論語》雖然記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當初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時間長,要記得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簡,也是為了記錄簡捷,攜帶方便。作為官吏發(fā)表的文字和“經”,簡長二尺四寸,與現代人所用書桌的寬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沒有桌子,寬達二尺四寸的書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則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臥,甚至箕距也可以看,雖然其莊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現代的話說,也更“人性化”了,與讀者更接近了。
從作用上看,《論語》既是小學教科書,又可以終生涵詠。漢代最初級的讀物《倉頡篇》《急救篇》等都是識字課本。以《急救篇》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內容也涉及社會生活諸方面。這些書編寫目的比較簡單,就是識字。《論語》就不同了,《論語》的文字基本上時當時的口語,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為常理常情,兒童易于理解,那些較深奧的也可以再以后的歲月中慢慢體會;《論語》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唐代詩人杜甫有詩云:“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學商旅。”這是嘲笑夔州人好經商,沒有讀書的習慣。現今則把讀《論語》看作學問,這也可算是學術變遷,世風推移的反映了。
(摘編自王學泰《經典是這樣鑄成的——<論語>編輯.流傳小史)
5.下列關于“經”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所謂“經”是指古代經典,其實“經最初只是指紡織上的經線,經線是無所謂莊重不莊重的”。
B.在紡織時,“經”是“緯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視的文獻被命名為“經”也是同樣的道理。
C.清代今文經學派認為古代經典被命名為“經”,這跟孔子親定有關,而跟“經緯”之“經”沒有關系。
D.古文經學派認為《詩》《書》《禮》《樂》等都是周代官書,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簡書寫,所以稱作“經”。
【答案】C
【考點】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 B
【解析】C項信息源在第一段:“‘經’字的本義只是指紡織上的一條條豎線,而橫線則叫‘緯’。沒有‘經’,‘緯’就無所依托,因此在漢代被命名為‘經’的應該是朝廷最重視的文獻。”“清代今文經學派認為只有孔子親手所定之書才能稱作‘經’。”這樣說來,清代今文經學派還是承認“經”跟“經緯”這“經”有關系。
【思路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能力,需要準確把握原文信息作答。比如C項需要考生閱讀第一段兩處信息,加以整合才能正確判斷。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漢代,《孝經》雖然稱作“經”,但是一般認為等級較低,所以簡長才一尺二寸。
B.《左傳》《公羊傳》《轂梁傳》是解經的書,所以盡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簡。
C.寬達二尺四寸的經書必須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讀,雖然很莊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內容也較復雜,《論語》則文字質樸易懂,修養(yǎng)意味較濃。
【答案】B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解析】B項信息源在第二段:“漢代凡是重要的文獻、官書,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簡書寫。”“解經的文字,如《左傳》《公羊傳》《轂梁傳》則用六寸的簡來寫。”“當時書籍雖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寫也必須遵從社會規(guī)定的格式。”根據這幾處,可以看出,B項“所以盡管很重要”強化因果,推斷錯誤。
【思路分析】對于文意的概括,考生需要找到相關信息進行整合,而不能只看某一處。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A.在漢代,雖然命名為“經”的都是朝廷最重視的文獻,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視的文獻都叫做“經”。
B.《論語》采用“袖珍本”形式,除為了記錄簡捷.攜帶方便外,它當初未被當做經書也是一個原因。
C.《論語》的內容本來很莊重嚴肅的,但是因為采用了八寸的竹簡,所以變得比較“人性化”了。
D.從杜甫的詩句“小兒學問止《論語》”來看,一直到唐代,《論語》仍然被作為初等教育的教科書。
【答案】C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
【解析】C項無中生有,原文說的是“《論語》的文字基本上是當時的口語,平易好懂”,所以“《論語》的內容本來是很莊重嚴肅的”無從考據。該項無中生有。
【思路分析】需要根據原文信息和科學知識推斷。推斷題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關依據,要防止無中生有、范圍失當、張冠李戴、逆推不合文意、強加因果、混淆已然和未然等。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郭原平字長泰,稟至行,養(yǎng)親必已力。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yǎng)。性謙虛,每為人作匠,取散夫價。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窮,父母有肴味,唯餐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要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于里中買里中買糴,然后舉爨。父抱抱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父喪既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為祠堂。每至節(jié)歲烝嘗,于此數日中,哀思,絕飲粥。父服除后,不復食魚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嘗。自此迄終,三十余載。高陽許瑤之居在永興,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復反者前后數十。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賣物,人問幾錢,裁言其半,如此積時,邑人皆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欲買者稍稍減價,要使微賤,然后取直。居宅下濕,繞宅為溝,以通淤水。宅上種少竹,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原平偶起見之,盜者奔走墜溝。原平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又采筍置籬外。鄰曲慚愧,無復取者。又以種爪為業(yè)。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通船,縣官劉僧秀愍其窮老,下瀆水與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豈可減溉田之水,以通運瓜之船。”乃步從他道往錢唐貨賣。每行來,見人牽埭未過,輒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須待,以此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興宗臨郡,深加貴異,以私米饋原平及山陰朱百年妻,原平固讓頻煩,誓死不受。人或問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貧老,故加此贍,豈宜必辭。”原平曰:“府君若以吾義行邪,則無一介之善,不可濫荷此賜。若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終不肯納。百年妻亦辭不受。
(節(jié)選自《宋書·郭原平磚》)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稟至行,養(yǎng)親必己力 稟:賜與
B. 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yǎng) 閑:熟習
C. 日暮作畢,受直歸家 直:報酬
D. 于里中買糶,然后舉爨 爨:做飯
【答案】A
【考點】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 B
【解析】稟:天賦,賦予。
【思路分析】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有效信息在文章開頭:“郭原平字長泰,稟至行,養(yǎng)親必己力”。一般的,人物傳記開頭除了介紹姓名字號、籍貫、身份,還要介紹其品行等。A項的“秉”應當為“天賦”的意思。
9. 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義助人的一組是
A. ①唯餐鹽飯而已 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須待
B. ①父抱篤疾彌年 ②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C. ①于母前,示有所啖 ②豈可減溉田之水
D. ①原平乃拜而受之 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A
【考點】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解析】B、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賺便宜;C、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計較私利;D、分別表明郭原平不隨便接受別人東西和不愿麻煩別人。
【思路分析】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義,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B “每出市賣物,人問幾錢,裁言其半,如此積時,邑人皆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欲買者稍稍減價,要使微賤,然后取直。”據前文,這只能表明他家貧窮或者說他的儉樸而不能表明仗義助人;C“普天大旱,百娃俱因,豈可減溉田乏水,以通運瓜之船” 不能表明仗義助人,只能說是他體恤他人;D“高陽許瑤之居在永興,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復反者前后數十,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是說許陽送他禮物,他不肯接受,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順父母。“每行來,見人牽埭未過,輒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義助人。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盡全力贍養(yǎng)雙親。他外出做工,賺錢養(yǎng)家,家中斷炊,從不獨自飽食。照顧病父,積年累月始終不懈;父親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魚肉。
B.郭原平為人寬厚,常常顧及他人感受。出市賣物,只收半價,以致買者加價付錢。他家種竹,有人偷筍,他掘出竹筍放在籬外,盜者感到慚愧,不再偷盜。
C.郭原平以種瓜為業(yè),曾遇大旱,運瓜的溝渠不能通船。縣官劉僧秀要引農田中水注入瓜渠讓他運瓜,他不肯接受。運瓜時他見有人遇到困難,卻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舉察郭原平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興宗私人送米給他,他堅決推辭;有人勸他別拒絕,原平謙虛地說,自己沒有一點善行,不當受到賞賜。
【答案】C
【考點】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解析】不是“引農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溝渠的水注入運瓜水道”。“運瓜時”應為“每次行船來錢塘”。
【思路分析】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jié)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