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郭浩字充道,德順軍隴干人。徽宗時,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浩手斬二騎,以首還。從種師道進筑茸平砦 ,敵據塞水源,以渴我師,浩率精騎數百奪之。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奮力大呼,得賊乃已;諸軍從之,
敵遁去,由是知名。累遷中州刺史。欽宗即位,以種師道薦,召對,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歸。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時其半度,可擊也。”會和戰異議,不能用。帝問西事,浩曰:“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已而果攻涇原路,取西安州、懷德軍。紹圣開拓之地,復盡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長安,涇州守臣夏大節棄城遁,郡人亦降。浩適夜半至郡,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還,曰:“為語汝將曰,我郭浩也,欲戰即來決戰。”金人遂引去。紹興元年,金人破饒風嶺,盜梁、洋,入鳳州,攻和尚原。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遷邠州觀察使,徙知興元府。饑民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騎十余萬破和尚原,進窺川口,抵殺金平,浩與吳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點刑獄宋萬年陰與敵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與浩意不協,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興軍路經略使。金州殘弊特甚,戶口無幾,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置頒示諸路。他軍以匱急仰給朝廷,浩獨積贏錢十萬緡以助戶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請,得以直達。九年,改金、洋、房州節制。十四年,召見,拜檢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節選自《宋史 郭浩傳》)
8.對下列句子中隊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 冒:貿然
B.奮力大呼,得賊乃己 己:停止
C.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 乞:請求
D. 時其半度,可擊也。 時:等候
答案A
解析:
冒:不顧、頂著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奮勇抗擊金人的一組是
①浩手斬二騎,以首還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
⑤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
⑥浩與吳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只1.2.3為奮勇抗擊金人,4為戰果5為平亂6為戰果
10.下了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郭浩有膽有勇,屢立戰功。徽宗時,他抗擊夏人曾以少敵多:跟隨種師道征戰,他率領數百精騎奪回被敵軍占據的水源,幾次升官后擔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見識,可惜建議未被采納。欽宗即位后曾照他詢問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戰事,他堅決主戰,提出應對之策,而朝廷舉措失當,國土蒙受損失。
C 郭浩、吳介共同破敵,后感情產生隔閡。紹興年間,金兵屢屢犯宋,兩人連手大敗金兵;吳舉劾宋萬年暗中通敵,郭不同意這一做法,被調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狀況好轉。他初到任時,金州極度破敗,百姓流亡,經治理后積有余錢資助戶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給與奏請可以直達的優遇
答案C
解析:
據文意郭、吳產生隔閡在吳舉劾之后
第Ⅱ卷
四、(23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
譯文
答案:臣在任時已聽到警報,擔心夏人一定會乘機侵占邊地,希望朝廷選派將領設置守備。
解析略
(2)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置頒示諸路。
譯文
答案:郭浩招集安撫流亡之人,開辟營田,(朝廷)把他所作所為頒示各路。
解析:略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落 葉
修睦注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二不與君同。
[注]修睦:晚唐詩人。
(1)從寫落葉的角度看,第二聯與一、三兩聯的不同是如何體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翻思”由實寫到虛寫,從眼前景寫到春日景,體現了不同的季節。作用:對比表強烈的感受
解析:略
(2)本詩最后一聯為什么要寫松?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對比,突出對落葉的感嘆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