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
本大題為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的題目。
(甲) 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阿慶
豐子愷①
我的故鄉石門灣雖然是一個人口不滿一萬的小鎮,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農民出街做買賣,非常熱鬧,兩條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個商賈輻輳的市場。我家住在后河,是農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數農民都是航海來的,只有賣柴的人,不便乘船,跳著一但柴步行入市。
賣柴,要稱斤兩,要找買主。農民自己不帶秤,又不熟悉哪家要買柴。于是必須有一個“柴主人“。他肩上扛著一只打秤,給每擔柴稱好分量,然后介紹他去賣給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況,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軟柴,分配各得其所。賣得的錢,農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傭錢。農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為方便得多,他得了錢,就好扛著空扁擔入市去買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帶的柴主人,名叫阿慶。此人姓什么,一向不傳,人都叫他阿慶。阿慶是一個獨身漢,住在大井頭的一間小屋里,上午忙著稱柴,所得傭錢,足夠一人衣食,下午空下來,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煙,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純熟,各種京戲他都會拉。當時留聲機還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種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聲機來賣唱,聽一出戲,收幾個錢。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閑,出幾個錢買些精神享樂,都不吝惜。這是不能獨享的,許多人旁聽,在出錢的人并無損失。阿慶便是旁聽者之一。但他的旁聽,不僅是享樂,竟是學習。他聽了幾遍之后,就會在胡琴上拉出來。足見他在音樂方面,天賦獨厚。
夏天晚上,許多人坐在河沿上乘涼。皓月當空,萬籟無聲。阿慶就在此時大顯身手。琴聲宛轉悠揚,引人入勝。潯陽江頭的琵琶,恐怕不及阿慶的胡琴。因為琵琶是彈弦樂器,胡琴是摩擦弦樂器。摩擦弦樂器接近于內聲,容易動人。鋼琴不及小提琴好聽,就是為此。中國的胡琴,構造比小提前簡單的多。但阿慶演奏起來,效果不亞于小提琴,這完全是心靈手巧之故。有一個青年羨慕阿慶的演奏,請他教授。阿慶只能把內外兩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教給他。此人按字眼拉奏樂曲,生硬乖異,不成腔調。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慶的胡琴來拉奏,依舊不成腔調,只得廢然而罷。記得西洋音樂史上有一段插話:有一個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裝四根弦線,照樣會奏出美妙的音樂。阿慶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筆者曰:阿慶孑然一身,無家庭之樂。他的生活樂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見音樂感
人之深,又可見精神生活有時可以代替物質生活。
(原載1983年2月9日《文匯報》 略有刪減)
【注】①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漫畫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中國傳統記譜方法“工尺譜”的記音符號。
12.下列對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阿慶對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傭金,足夠他一人衣食之用。
他沒有其他嗜好,吧生活的樂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慶有空閑(半天工作),有學習條件(可免費聽留聲機),有表演舞臺(夏夜的河沿),
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師),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樂才能。
C.作者先寫琵琶不如胡琴動人,鋼琴不如小提琴好聽,再寫阿慶用構造簡單的胡琴演奏,
效果不亞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點明阿慶心靈手巧。
D.文章有很多對浙西鄉土風情的描寫,這些描寫,除了交代主人公阿慶的生活環境,更
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鄉風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語言別有風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賈輻輳的市場”、“值得廢然而罷”,也有
通俗的口語,如“他得了錢”、“就好扛著空扁擔入市”。
13.作者用哪幾件事來表現阿慶的音樂天賦?請簡要分析。(4分)答:
14.請結合阿慶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時可以代替物質生活”的觀
點。(6分) 答: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寂靜錢鐘書
周燦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華圓日墓旁,燭光隱隱。小提琴哀婉的曲調飄散在清冷的夜空,人們佇立無語,鞠躬,獻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這是在祭奠誰?”
有人低聲答語:“今天是錢鐘書先生辭世10周年。”
10年前,錢鐘書先生安詳離世。遵錢先生遺囑,“一切從簡”,連在八寶山的告別儀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鐘。“如此寂靜。”錢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說。那日,清華的南北主干道上飄起了一千只紙鶴,學生們用這種方式,靜靜地送別他們的老學長。
他的人生,本不寂靜。
無論是人們熟悉的《圍城》,還是近乎天書的《管錐編》,都驚訝了世人,折服了學界。《管錐編》單是書證就數萬條,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萬種著作。世人驚嘆“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群”。
然而他卻又靜靜地坐在書齋里,照例埋頭讀他的書,做他的學問。圖書館內很多冷僻線裝書的借書單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處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頭書本。“文革”時他被送去于校勞動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幾本書,但只要抱起書本來,就能興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單中,沒有錢鐘書,也沒有楊海。他們夫妻二人平靜地走回窩棚,楊先生說:“給咱們這樣一個棚,咱們就住下,行嗎?”錢先生歪著腦袋認真的想了一下,說:“沒有書。”
“文革”后,對錢鐘書先生的稱頌日漸升高,然而錢家的書齋內一如既往地平靜。他謝絕了一切記者和學者的拜訪,有人將此誤讀為“清高孤傲,自以為是”。
他人的不解,錢先生并未在意過。楊絳先生說:“他從不側身大師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學問。”
“錢先生做學問是’心在焉’,”清華大學一位老師說:“而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今天這個校園里,有多少人則是‘心不在焉’。”
清華大學一位博士生說,他多次讀《圍城》,讀第三遍時息然明白,“圍城不是別人給的,正是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為自己編織的。錢先生沒有為自己修筑圍城,所以,他一輩子都活得坦然,真摯。”
10年后的清華,20年后的12月19日,依舊是紙鶴飄飛,燭光搖曳,依舊只有師生們的心照不語。不時有人向錢先生的照片投來好奇的眼光:“這是誰?”
他一聲淡泊,未曾想過要轟轟烈烈。但也正是這種“寂靜”中,他書寫了后人無法想象也難以企及的波瀾壯闊。我們往往只驚嘆他“這個腦袋是怎么長的”,卻總是忘了去關注他兩耳不聞喧囂事的用心苦讀,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剛毅堅卓。
寂靜,這是錢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為什么他的離世和10周年紀念都如此寂寥,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調
一位熱愛他的讀者說:“這個世上唯一的錢鐘書走了。”是的,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了錢鐘書,但,是不是也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寂靜? (選自2008年12月24日《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12.下列對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文章寫路人對清華師生祭奠錢鐘書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對錢鐘書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為錢鐘書清高孤傲,拒絕了一切媒體的采訪。
B. 不能被“赦”回京,繼續留在干校,錢鐘書夫婦依然平靜。對于希望能夠埋頭讀書、潛心治學的錢鐘書來說,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沒有書”。
C. 錢鐘書先生作為世人公認的大師,他的人生本可轟轟烈烈而不“寂靜”,但他從不想側身大師之列,沒有修筑名列的“圍城”將自己“圍”住。
D.題目“寂靜錢鐘書”,意味著文章要圍繞各種人的“靜”來寫。如,寫清華師生10年后紀念錢鐘書先生,雖沒有出現“靜”字,但也暗示了“靜”。
E.文章報道了清華師生的祭奠活動,寫了錢鐘書先生給人們帶來的好奇、驚嘆和崇敬,展現了他的大師風范和完整人格,給人以啟迪。
13. 文章倒數第二段加點詞語“格調”的內涵豐富,請簡要分析。(4分)答:
14. 文章的結尾說:“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了錢鐘書,但,是不是也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寂靜?”請結合全文,深究時代的“寂靜”與產生錢鐘書這樣的大師之間的關系。(6分)答: 五、語言文字的運用(10分)
15. 從下列材料中選取必要的信息,為“心理咨詢”下定義。(3分)
①心理咨詢是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活動
②這種活動必須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只是和方法來妥善處理各種心理問題
③這種活動通過言語、文字或其他信息傳播媒介來達到咨詢目的
答:
16.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近年來清明節祭奠親友,一些地方從燒冥鈔、紙人、紙馬,發展到燒紙電視機、紙數碼相機,甚至燒紙汽車、紙別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節前,某市首個在線祭祀網站開通。清明節時,許多市民紛紛登錄該網站,上傳紀念圖片,發布紀念文章,祭奠逝去的親友,表達哀思。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2分) 答:
(2)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回答。(5分) 答:
六、作文(70分)
17.題目:這也是一種
請先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形成完整的題目,然后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