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综合-日韩色中色-日韩色在线-日韩色哟哟-国产ts在线视频-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9

手機APP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語文 > 高考語文真題 > 福建高考語文真題 > 正文

2009年高考語文真題附解析(福建卷)

來源:可可英語 編輯:max ?  可可英語APP下載 |  可可官方微信:ikekenet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福建卷,解析版)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⒈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長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

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

⑵________________,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⑶蜂房水渦,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月出于東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

【參考答案】

⑴哀民生之多艱 金就礪則利

⑵無邊落木蕭蕭下 人道寄奴曾住

⑶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徘徊于斗牛之間

【考點】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語言藝術的精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名句名篇,是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學生傳統文化的積累和漢字規范書寫,能力等級為A級。從試題所考查的文本來看,詩、辭、文、詞、賦均有所涉及,體現對各種文本的關注;從試題的樣式來看,較之《考試說明》中的樣卷、省一檢、省二檢等試卷有一定的變化,即要求學生必須填寫每個句子,而不是采用四選三的方式,這樣既可避免要求默寫的句子之間的難度不一致,又可以不使學生避重就輕,更沒有超過《考試說明》的要求(因為示例本身就是六句均為必答題);從試題所設置的點看,“哀”、“民生”、“礪”、“利”“蕭”“寄奴”“矗”“徘徊”“斗”等字,部分學生寫錯別字或筆誤字的可能性比較大;從試題的內容及難度看,命題者所選入的六句話均為名句,學生對其可謂是背得滾瓜爛熟,得分的關鍵已不在于會不會背,而在于能不能寫得對。這充分體現出試題的能力等級與試卷的命題原則。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題。

張自新傳

[明]歸有光

張自新,初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自新少讀書,敏慧絕出。古經中疑義,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者。性方簡,無文飾。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里人。同舍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投之,油污滿幾,正色切責,若老師然。髫齔喪父,家計不能支。母曰:“吾見人家讀書,期望青紫②,萬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為書?”自新涕泣長跪,曰:“亡父以此命鴻,且死,未聞有他語,鴻何敢忘?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與其兄耕田度日,帶笠荷鋤,面色黧黑。夜歸,則正襟危坐,嘯歌古人,飄飄然若在世外,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兄為里長,里多逃亡,輸納無所出。每歲終,官府催科,搒掠無完膚。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縣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輒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試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視豪勢眇然不為意。吳中子弟多輕儇③,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與之語,不答。議論古今,意氣慷慨。酒酣,大聲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視,氣勃勃若怒,群兒至欲毆之。補學官弟子員④,學官索贄金甚急,自新實無所出,數召笞辱,意忽忽不樂,欲棄去,俄得疾卒。

歸子曰:余與自新游最久,見其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儔人廣坐間,出一語未嘗視人顏色。笑罵紛集,殊不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見者。淪沒至此,天可問邪?余悲自新之死,為之敘列其事。 (選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有刪節)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奮不懈的樣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經帶之色,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儇:輕佻,不莊重。④弟子員:生員

⒉對下列的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戚:憂愁

C.縣吏怪其意氣 怪:責怪

D.見其面斥人過 面:當面

【參考答案】C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常見文言實詞”,這是從詞在運用中出現頻率的角度來講的。而從詞義上看,這里所說的常見實詞又應當是古今詞義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實詞。

“在文中的含義”,實際上就是指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由于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因而確定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的含義。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等級為B。C項中“怪”在此處應是形容詞意動用法,可解釋為“以……為怪”或“為……而感到怪異/奇怪”。A項中的“了”采用組詞法和代入法可以排除。B項的干擾性最大,部分學生對“戚”字有“憂愁”的意義比較陌生,但學生如果能聯想到《祭十二郎文》“而汝抱無涯之戚也”、《捕蛇者說》 “蔣氏大戚”中“戚”字的意思,此項就不難排除了。D項中,“面”為名詞作狀語,解釋為“當面”,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字的用法與選項是一致的。學生若能判斷出“面”于此處的用法,應該不難排除。

考生在作答此題時,應注意“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中的“在文中”這一限制語,也就是說,選項中的實詞的含義即使是對的,但如果放在文中解釋不通,那么,該選項就有可能是錯誤的。如C、D兩項,均考查了實詞在文中的文言用法所延伸出的含義。

⒊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童年喪父的張自新沒有因母親的看法而放棄學習,堅持耕讀,嘯歌古人,幽然自得。

B. 張自新對吳中子弟的褻語戲笑不以為意,也不理解,所以無法與他們交流。

C.作者對張自新的坎坷經歷和懷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寫了這篇傳。

D.文中選取張自新讀書敏慧,耕讀奉母等幾件事來塑造人物,選材典型,形象飽滿。

【參考答案】B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

篩選并提取信息是古代詩文閱讀中的重點,這種篩選與提取,有時要求指明信息的具體內容、材料的基本涵義,有時要求答出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等等。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等級為C級。A、B、C三項均可以從文本中找到對應的位置,如A項,對應位置在第一段;B項對應位置在第三段,原文為“吳中子弟多輕儇,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與之語,不答”;C項對應位置為最后一段。而D項側重從全文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理解。對比原文后可以發現,B項中的“無法與他們交流”與原文中的“與之語,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從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而不是無法與他們交流。

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⑴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5分) 譯:

⑵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4分) 譯:

【參考答案】

⑴況且我怎么能因為衣食問題讓我母親擔憂呢?

⑵自新就前往縣衙代替哥哥(受責罰),而把他哥哥藏在別的地方。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是一種帶有綜合性的考查方法之一。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的目的出發,古代的翻譯總是采用直譯為主的方式,意譯只能是一種次要的方法。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之中,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難以直譯或直譯以后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

文言文翻譯題大都讓考生直接翻譯句子。

【解析】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等級為B級。

第1小題,“且”“寧……耶”“以”“憂”為得分點,“且”譯為“況且”,“寧……耶”譯為“怎么能……呢”或“難道能……嗎”,“以”譯為“因為”,“憂”在此處為使動用法,譯為“使……擔憂”“讓……擔憂”。重點考查了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類活用兩個考點。

第2小題,“詣”“代”“匿”及省略句式為得分點,“詣”譯為“前往”,“代”譯為“代替”,“匿”譯為“藏匿”或“把……藏”。同時,此句中有兩處省略,一是承前省略,“自代”后應該要補出賓語“兄受搒掠”;“而匿其兄他所”省略了介詞“于”,補充完整應為“而匿其兄于他所”。

【參考譯文】

張自新,原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讀書,聰明絕倫。古《經》中有疑惑難解之處,學友們勤奮不懈而茫然無所獲,張自新隨口而答,仿佛向來很熟識的一樣。他性格方正誠實,沒有絲毫的矯飾。看見他的人沒有不譏諷的,把他看作是鄉下人。同舍的書生晚間讀書,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燈架扔他(以提醒他),油污滿桌子,他嚴肅懇切地提出批評,仿佛老師一樣。幼年喪父,家計不能支撐,母親說:“我看見人家讀書,期望做大官,萬人中不過一個。況且我們家命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還為什么讀書呢?”自新哭泣、長跪,說:“亡父用這來囑咐我,將離人世時,沒有聽說別的話,我怎么敢忘卻呢?況且我難道因為衣食的緣故而使母親憂勞嗎?”他和他的兄長耕田度日,戴著斗笠扛著鋤頭,臉色黧黑。晚間歸來,就正襟危坐,吟詠古人的詩文,飄飄然仿佛在塵世之外,不知道貧賤是一種悲戚了。

他的兄長是里長,鄉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稅沒地方來。每到年終,官府催交租稅,把他拷打得體無完膚。自新就到縣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別的地方去。縣吏為其意氣而感到奇怪,剛要施與杖刑,他就阻止了,問:“你是什么人?”自新說:“我是里長,本是一名書生。”縣官讓他試寫一篇文章,他馬上就寫成了,縣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對他的刑罰。

自新看那些權豪勢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吳中子弟大多輕薄浮滑,穿著光鮮華麗的衣服,聚集到一處,用猥褻的語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會。人們和他談話,他也不回答。談論古今之事,意氣慷慨。酒喝到酣暢時,他大聲說:“主宰天下終究怎么樣呢?”眼睛往上看,神氣勃勃仿佛發怒一樣,那些年輕人想要毆打他。他被補授為秀才,學官向他索要禮金很是急迫。自信確實拿不出禮金,屢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樂,想棄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歸子說: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見他當面斥責別人過錯,使人無容身之處。大庭廣眾之下,他講一句話,不曾看人家的臉色。即便笑罵紛紛揚揚,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這樣的自信。憑借自新的才華,如果讓他有所舉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見。他沉淪埋沒到這種地步,天意可探問嗎?世間的乘時得勢者,意氣揚揚,自認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語說:“叢蘭欲茂,秋風敗之。”我悲悼自新的死,為此敘述他的事跡。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⑴詩人為什么“厭聽棹歌聲”?(2分)

【參考答案】⑴詩人離家日久,思鄉情切,厭倦了長期的漂泊生活,所以聽到棹歌聲便心生厭倦。

【考點】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淺易”指合格的高中畢業生能夠基本讀懂的程度。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等級為D,鑒賞評價。從整首詩來看,作者那種離家日久、思鄉情切的情感主要通過“厭聽棹歌聲”尤其是“厭”來得以表露。前三聯主要寫自己旅途所見,最后一聯寫自己的感覺。

⑵請從“景” 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4分)

【參考答案】⑵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等級為D,鑒賞評價。考生通過解答第⑴題以后,對本詩的情感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題時,要緊密結合第(1)題的答案,進而從命題者所指定的“景”與“情”的角度進行賞析。在組織答案時,要涉及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賞析的“景”的區域為頷聯,“情”為全詩;二是答出運用的表達技巧;三是指出這種表達技巧下的“景”;四是寫出詩中所體現出來的“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

⒍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趙云保護著麋夫人、阿斗突圍,好不容易脫離危險,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趙云苦苦勸說受了重傷的麋夫人抱著阿斗上馬,自己步行護衛。但為了讓趙云全力保護劉備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給趙云,就拔劍自殺了。(《三國演義》)

B.吳蓀甫雄心勃勃,總想擴大自己的事業。他和幾個朋友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較低的價格收購了幾個小廠,并準備加以擴充。他希望自己生產的燈泡、肥皂等日用品將來能銷往鄉村。(《子夜》)

C.高老太爺的病一直不見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幫助,拜菩薩、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爺病房里的鬼,還要捉高公館所有房間的鬼。捉鬼捉到覺慧的房間時,覺慧卻緊閉房門,將巫師等人擋在了門外。(《家》)

D.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亞做苦工。為了替被誣告的馬斯洛娃伸冤,涅赫柳多夫四處奔走。上訴失敗后,涅赫柳多夫決定陪她去西伯利亞,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馬斯洛娃拒絕了他,決定與西蒙斯結婚。(《復活》)

E.老葛朗臺的葡萄園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興,于是從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給了一直為主人效忠的拿儂。這是老葛朗臺送給拿儂的許多禮物中最貴重的一件。(《歐也妮·葛朗臺》)

【參考答案】AE

【考點】文學名著閱讀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識記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能力等級為A級,識記,要求學生判別故事情節的正誤,檢測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情況。A項中,“趙云保護著麋夫人,阿斗突圍,好不容易脫離危險”和“就拔劍自殺了”錯,此情節應為“麋夫人受了重傷,趙云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不肯,此時追兵又至,夫人棄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E項中,“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 和“送給拿儂的許多禮物”錯,老葛朗臺送的應該是“舊懷表”,而且“二十多年了只送了這一件”,原文為“到葡萄園大豐收的1811年,那個收獲季節之辛苦,那是前所未有的,這時她已為主人效忠已達20年之久,葛朗臺才決定送她一塊舊懷表,這是主人給她的唯一的禮物。”

本試題中所選入考查的情節均為“經典+主要”的情節,A項為“趙子龍單騎救主”,B項是吳蓀甫辦實業的理想之一,C項是“捉鬼事件”,D項是整部小說的梗概,E項是葛朗臺這一人物的性格外化。應該說,這幾個情節對于學生來說都是相當熟悉的,而且在設置錯誤點時都設置了兩個,學生應該不難答出。

⒎簡答題。(任選一題,100字左右)(5分)

⑴簡述《紅樓夢》中賈珍請王熙鳳到寧國府協理秦可卿喪事的原因和過程。

⑵簡述《巴黎圣母院》中窮詩人甘果瓦與愛斯梅拉達結成名義夫妻的經過。

【參考答案】⑴答案示例:兒媳秦可卿死后,賈珍想把喪事辦得體面些,可偏偏此時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務。這時,賈寶玉向他推薦了王熙鳳。于是賈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請求,王熙鳳也表示愿意到寧國府協理喪事。

⑵答案示例:甘果瓦被愛斯梅拉達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隨他,誤入乞丐王國。如果沒有乞丐王國的人嫁給他,他就要被處死。出于對干果瓦的同情,愛斯梅拉達按照摔罐成婚的規矩,與甘果瓦結成名義夫妻。

【考點】文學名著閱讀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敘述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能力等級為A,要求學生能根據記敘的要素,敘述文學名著的主要故事情節。

第⑴題,出自《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考生在作答時必須復述出“賈珍請王熙鳳到寧國府協理秦可卿喪事”的原因和過程,而不能求全,只根據平時所背誦的故事情節進行作答。

組織答案時有兩個重點,一是賈珍為什么要請王熙鳳[原因:兒媳秦可卿死后,(1分)賈珍想把喪事辦得體面些,可偏偏此時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務。(1分)這時,賈寶玉向他推薦了王熙鳳(1分)],二是賈珍是如何請王熙鳳的[經過:于是賈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請求,(1分)王熙鳳也表示愿意到寧國府協理喪事(1分)]

第⑵小題,出自《巴黎圣母院》第一卷第六節“摔破的瓦罐”。考生必須要復述出“窮詩人甘果瓦與愛斯梅拉達結成名義夫妻”的經過,即甘果瓦為什么要與愛斯梅拉達結婚[甘果瓦被愛斯梅拉達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隨他,誤入乞丐王國。(1分)如果沒有乞丐王國的人嫁給他,他就要被處死。(1分)],他們是怎么結婚的[出于對干果瓦的同情,(1分)愛斯梅拉達按照摔罐成婚的規矩,(1分)與甘果瓦結成名義夫妻。(1分)]

2009年的命題方式,較之2007、2008年有了一定的變化。試題在考查方向上,不再僅僅停留于對故事情節的完整性的考查,而是通過一定的限制語對學生的復述加以指向。這樣的命題方式,既可以讓那些有閱讀過原著的考生得到滿分,又可以讓大部分只背誦教輔書上的故事情節的考生得到一定的分數。所考查的故事情節表面上是相當簡單,屬于學生常見的情節,但是在具體復述時,學生丟分的可能性很大。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⒏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①子曰:“里①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鄰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鄰:親近

⑴下列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環境對人的道德修養有重要影響,要謹慎選擇。理想的居處應當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擇“仁”而處,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對自己仁德的養成很有助益。

C. 選擇與仁德為鄰,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如不這樣,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會有志趣相同的人來親近他。

【參考答案】C

【考點】文化經典(《論語》《孟子》《莊子》)閱讀

⑴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文化經典的閱讀,首先必須讀懂原文,因而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就成為重要的考點。

⑵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這是對文化經典閱讀材料內容的分析綜合,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要求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進而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或概括,因而這類試題的難度也往往會相應增大。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理解。C項“選擇與仁德為鄰”與“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有誤,第一處的“仁德”應為“有仁德的人”,第二處的說法不對,“焉得知”說的是“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而不是“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兩處錯誤均考查在對選段中的重點詞語的理解上,一處考查的是“仁”的含義,二處考查的是“知”的含義。

⑵孔子說:“無友者不如己者。”(《學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請結合上面有關“擇處”的選段,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答:

【參考答案】示例:“擇友”和“擇處”,都是選擇有益于仁德養成的外部環境。與修養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輔仁,見賢思齊,可以取友之長、補己之短。

(從其他角度解釋,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分析。孔子交友思想,是建立在其“仁”的思想的基礎之上的。學生在作答時,要先答出選段與選句之間的關系,即要指出“擇友”與“擇處(選擇居住的地方)”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即與“仁德養成”之間的關系。其次要闡述孔子“擇友”觀的內涵,即指出孔子為什么會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此句話從正面說是:要和比自己水平高、素養高的人交朋友。考生若能從此處入手,答題會更符合答案的要求。

【參考譯文】

①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②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三、現代文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

尺度

彭程

對于絕大多數的人物、行為、時間,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有兩個字是躲避不開的:尺度。幾乎多有的領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參與而存在、運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對性。在某個人群某種環境中被視為天經地義的尺度,換一種背景來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馳騁于想象王國的作家悲壯的叫喊“不創造毋寧死”,而另一邊,浸潤了實證精神的科學家會奇怪,如此虛幻的勾當何以會讓人付出整個身心。這時,尺度之不同簡直成為一道墻垣了。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那么多的隔膜、誤解乃至對抗,小到一個家庭中長幼之間的代溝,大到亨廷頓所說的“文明的沖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時會有意外,仿佛當今賽事頻爆冷門。當代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放棄巨額家族遺產,因為它們妨礙了他的哲學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辭去蘇州行政長官之職,因為他的趣味是無羈無絆,與山水相唱和。這些人當然是常人眼里的“另類”,但你不能說他們沒有尺度。也許梭羅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誰沒有跟隨隊伍的步伐,很可能他聽到了另一種鼓點。”他們對傳統的尺度不以為然,心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標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沖破流俗,因為他們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質,更能窺見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們更樂于自己決定怎樣邁步。

這就接近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尺度的核心是個性。或者說,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美貌。一條因果之鏈連接了二者。而所謂個性,不過是源自對生活的獨特領悟和由此而生的特異的行為姿態。在常人難以理解之處,特立獨行者憑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尋常的人生。

越是在這個復制的時代,獨特的個性就越顯得重要。而個性的極致是與尺度的臻于極致互為表里的。然而我們看到的情形卻不容樂觀,眾多的生命樣式都仿佛在一個模子里鑄成,更令人憂慮的是人們對此每每視而不見。據說隨著基因工程等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除了得享長壽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體,你大可選擇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這當然令人雀躍,但為什么很少聽人談及要為自己選擇獨特的生存尺度呢?為什么不努力將尺度設定的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

⒐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作者認為,幾乎所有領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類”,也有他們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舉維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類”事例,并引用梭羅的名言,是為了證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觀點。

C.由于現代可以運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因此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復制的時代”。

D.作者在文末運用兩個問句,對忽視個性的流俗表達了深切的憂慮,就個性化生存發出了熱切的呼喚,引人深思。

E.本文開篇提出“尺度”的話題,接著論述其“相對性”,在闡析其“普遍性”中的“意外”,而后提示出“尺度的核心是個個性”。

【參考答案】BC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從讀物中辨別各種信息的性質,篩選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達到閱讀的目的、獲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這里所說的信息,是指通過閱讀而得到的知識、消息、情報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詞語、符號、數據、圖形等。

從文章中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須在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內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內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識;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的解釋和闡述;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綜合能力,能力等級C,涉及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等考點。B項,錯在“是為了證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觀點”,根據原文“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時會有意外,仿佛當今賽事頻爆冷門”,可知作者意在闡述尺度具有個性,而非普遍性。C項,錯在“由于現代可以運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屬誤將未然當已然,此項可從原文“據說隨著基因工程等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除看得享長壽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體,你大可選擇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得出。同時,本項因果上還出現倒置問題。

解答此題時,要能夠從文本中找到原文,然后進行比對,最后才能選出答案。A項的原句在第一段,D句的原文在最后一段,E句屬于整體把握文章結構,原文為每一段的中心句。

⒑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簡直成為了一道墻垣了”,作者為什么這樣說?(3分)

【參考答案】尺度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評判就不同,因此造成了隔膜、誤解甚至對抗,像墻一樣,阻礙人們的交流。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是指這些句子對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點一種是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一種是有些內涵較為豐富的句子。而“理解……含意”,既指能對他人的分析和解釋進行正誤的判斷,也指能用自己的語言對相關的語句進行解釋。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然后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尺度為什么會出現不同,二是為什么說尺度的不同簡直成為一道墻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⒒結合本文,舉例闡述你對“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相貌”這句話的理解。(4分)

答:

【參考答案】決定“尺度”的關鍵因素是人的個性。個性不同,由此產生的標準(尺度)也不同。維特根斯坦和袁中郎等人的“尺度”異于常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的個性獨特,人生目標與眾不同。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言為心聲”,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閱讀時,考生應能看出作者對所論說的事物的觀點和態度。作者對所說的事物的贊頌還是批評,是完全支持還是有一定的保留,需要考生分辨。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來的,有的則是分散在多處,考生只有在辨別和篩選后才能得出正確判斷。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者觀點在文中的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作答時要注意題干中的提示語:“結合本文”,是要求學生從文本整體角度出發考慮;“舉例闡述”,是要求考生必須援引文本中的材料加以說明;“對……話的理解”,是要求考生必須先闡述這句話的內涵是什么。在組織答案時,需要考慮幾個問題:為什么說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相貌,文本中哪些事例是證明這一觀點的,為什么你這么認為。


四.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

本大題為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的題目。

(甲)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阿慶

豐子愷①

我的故鄉石門灣雖然是一個人口不滿一萬的小鎮,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農民出街做買賣,非常熱鬧,兩條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個商賈輻輳的市場。我家住在后河,是農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數農民都是乘航船來的,只有賣柴的人,不便乘船,跳著一擔柴步行入市。

賣柴,要稱斤兩,要找買主。農民自己不帶秤,又不熟悉哪家要買柴。于是必須有一個“柴主人”。他肩上扛著一支大秤,給每擔柴稱好分量,然后介紹他去賣給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況,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軟柴,分配各得其所。賣得的錢,農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傭錢。農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為方便得多,他得了錢,就好扛著空扁擔入市去買物或喝酒了。高考資源網

我家一帶的柴主人,名叫阿慶。此人姓什么,一向不傳,人都叫他阿慶。阿慶是一個獨身漢,住在大井頭的一間小屋里,上午忙著稱柴,所得傭錢,足夠一人衣食,下午空下來,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煙,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純熟,各種京戲他都會拉。當時留聲機還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種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聲機來賣唱,聽一出戲,收幾個錢。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閑,出幾個錢買些精神享樂,都不吝惜。這是不能獨享的,許多人旁聽,在出錢的人并無損失。阿慶便是旁聽者之一。但他的旁聽,不僅是享樂,竟是學習。他聽了幾遍之后,就會在胡琴上拉出來。足見他在音樂方面,天賦獨厚。

夏天晚上,許多人坐在河沿上乘涼。皓月當空,萬籟無聲。阿慶就在此時大顯身手。琴聲宛轉悠揚,引人入勝。潯陽江頭的琵琶,恐怕不及阿慶的胡琴。因為琵琶是彈弦樂器,胡琴是摩擦弦樂器。摩擦弦樂器接近于肉聲,容易動人。鋼琴不及小提琴好聽,就是為此。中國的胡琴,構造比小提琴簡單得多。但阿慶演奏起來,效果不亞于小提琴,這完全是心靈手巧之故。有一個青年羨慕阿慶的演奏,請他教授。阿慶只能把內外兩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教給他。此人按字眼拉奏樂曲,生硬乖異,不成腔調。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慶的胡琴來拉奏,依舊不成腔調,只得廢然而罷。記得西洋音樂史上有一段插話:有一個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裝四根弦線,照樣會奏出美妙的音樂。阿慶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筆者曰:阿慶孑然一身,無家庭之樂。他的生活樂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見音樂感人之深,又可見精神生活有時可以代替物質生活。

(原載1983年2月9日《文匯報》 略有刪減)

【注】①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漫畫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中國傳統記譜方法“工尺譜”的記音符號。

⒓下列對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阿慶對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傭金,足夠他一人衣食之用。

他沒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樂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慶有空閑(半天工作),有學習條件(可免費聽留聲機),有表演舞臺(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師),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樂才能。

C.作者先寫琵琶不如胡琴動人,鋼琴不如小提琴好聽,再寫阿慶用構造簡單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亞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點明阿慶心靈手巧。

D.文章有很多對浙西鄉土風情的描寫,這些描寫,除了交代主人公阿慶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鄉風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語言別有風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賈輻輳的市場”、“值得廢然而罷”,也有通俗的口語,如“他得了錢”、“就好扛著空扁擔入市”。

【參考答案】BD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從讀物中辨別各種信息的性質,篩選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達到閱讀的目的、獲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這里所說的信息,是指通過閱讀而得到的知識、消息、情報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詞語、符號、數據、圖形等。

從文章中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須在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內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內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識;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的解釋和闡述;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

【解析】B項“一青年拜師”“造就了他非凡的音樂才能”錯,作者此處寫一青年拜師,目的在于對比突出阿慶的心靈手巧。D項,“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鄉風光”錯,本文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江南水鄉風光,何況文本中“風光”也少有提及。

⒔作者用哪幾件事來表現阿慶的音樂天賦?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要點:

①阿慶旁聽留聲機,聽幾遍就會在胡琴上拉出來,表明他的音樂悟性高于其他聽眾。

②夏天晚上,阿慶在河沿為眾人演奏,大顯身手,很受歡迎,體現他的演奏技藝高。

③用一青年學胡琴與阿慶拉胡琴比,突出阿慶心靈手巧,獨具音樂天賦。

(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言為心聲”,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閱讀時,考生應能看出作者對所論說的事物的觀點和態度。作者對所說的事物的贊頌還是批評,是完全支持還是有一定的保留,需要考生分辨。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來的,有的則是分散在多處,考生只有在辨別和篩選后才能得出正確判斷。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要求學生能夠對文本進行分析,根據文章的寫作脈絡和材料,弄清作者是如何駕馭材料來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答時,學生可參照B項的內容進行作答,但要注意題目中所提示的“簡要分析”。

⒕請結合阿慶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時可以代替物質生活”的觀

點。(6分)

【參考答案】探究要點:

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

②在物質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們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③精神生活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是物質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結合阿慶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考點】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考查推斷力和想象力,是對人的潛在能力的測試。讀文章不僅要會讀而且要會思考,會根據文章提供的知識去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識,將書讀厚,為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不是憑空進行的,而是有理有據的。有時,閱讀材料沒有給出現成的結論,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象,這是研究性學習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根據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觀點及其寫作意圖。作答時,要結合阿慶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需采用分點作答。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寂靜錢鐘書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華園日晷旁,燭光隱隱。小提琴哀婉的曲調飄散在清冷的夜空,人們佇立無語,鞠躬,獻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這是在祭奠誰?”

有人低聲答語:“今天是錢鐘書先生辭世10周年。”

10年前,錢鐘書先生安詳離世。遵錢先生遺囑,“一切從簡”,連在八寶山的告別儀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鐘。“如此寂靜。”錢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說。那日,清華的南北主干道上飄起了一千只紙鶴,學生們用這種方式,靜靜地送別他們的老學長。

他的人生,本不寂靜。

無論是人們熟稔的《圍城》,還是近乎天書的《管錐編》,都驚訝了世人,折服了學界。《管錐編》單是書證就數萬條,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萬種著作。世人驚嘆“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群”。

然而他卻又靜靜地坐在書齋里,照例埋頭讀他的書,做他的學問。圖書館內很多冷僻線裝書的借書單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處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頭書本。“文革”時他被送去干校勞動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幾本書,但只要抱起書本來,就能興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單中,沒有錢鐘書,也沒有楊絳。他們夫妻二人平靜地走回窩棚,楊先生說:“給咱們這樣一個棚,咱們就住下,行嗎?”錢先生歪著腦袋認真的想了一下,說:“沒有書。”

“文革”后,對錢鐘書先生的稱頌日漸聲高,然而錢家的書齋內一如既往地平靜。他謝絕了一切記者和學者的拜訪,有人將此誤讀為“清高孤傲,自以為是”。

他人的不解,錢先生并未在意過。楊絳先生說:“他從不側身大師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學問。”

“錢先生做學問是‘心在焉’,”清華大學一位老師說:“而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今天這個校園里,有多少人則是‘心不在焉’。”

清華大學一位博士生說,他多次讀《圍城》,讀第三遍時忽然明白,“圍城不是別人給的,正是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為自己編織的。錢先生沒有為自己修筑圍城,所以,他一輩子都活得坦然,真摯。”

10年后的清華,10年后的12月19日,依舊是紙鶴飄飛,燭光搖曳,依舊只有師生們的心照不語。不時有人向錢先生的照片投來好奇的眼光:“這是誰?”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過要轟轟烈烈。但也正是這種“寂靜”中,他書寫了后人無法想象也難以企及的波瀾壯闊。我們往往只驚嘆他“這個腦袋是怎么長的”,卻總是忘了去關注他兩耳不聞喧囂事的用心苦讀,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剛毅堅卓。

寂靜,這是錢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為什么他的離世和10周年紀念都如此寂寥,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調

一位熱愛他的讀者說:“這個世上唯一的錢鐘書走了。”是的,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了錢鐘書,但,是不是也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寂靜?(選自2008年12月24日《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⒓下列對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文章寫路人對清華師生祭奠錢鐘書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對錢鐘書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為錢鐘書清高孤傲,拒絕了一切媒體的采訪。

B. 不能被“赦”回京,繼續留在干校,錢鐘書夫婦依然平靜。對于希望能夠埋頭讀書、潛心治學的錢鐘書來說,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沒有書”。

C. 錢鐘書先生作為世人公認的大師,他的人生本可轟轟烈烈而不“寂靜”,但他從不想側身大師之列,沒有修筑名利的“圍城”將自己“圍”住。

D.題目“寂靜錢鐘書”,意味著文章要圍繞各種人的“靜”來寫。如,寫清華師生10年后紀念錢鐘書先生,雖沒有出現“靜”字,但也暗示了“靜”。

E.文章報道了清華師生的祭奠活動,寫了錢鐘書先生給人們帶來的好奇、驚嘆和崇敬,展現了他的大師風范和完整人格,給人以啟迪。

【參考答案】AD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從讀物中辨別各種信息的性質,篩選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達到閱讀的目的、獲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這里所說的信息,是指通過閱讀而得到的知識、消息、情報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詞語、符號、數據、圖形等。

從文章中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須在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內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內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識;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的解釋和闡述;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

【解析】A項,“是因為錢鐘書清高孤傲”錯,原文是“有人將此誤讀為‘“清高孤傲,自以為是’”,這說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誤讀,而不是錢鐘書的本性。D項,“意味著文章要圍繞各種人的‘靜’”錯,“寂靜錢鐘書”圍繞的應該是錢鐘書而非各種人。

⒔文章倒數第二段加點詞語“格調”的內涵豐富,請簡要分析。(4分)答 :

【參考答案】答案示例:錢鐘書的“格調”是“靜”。在品格修養上,他始終靜靜的恪守著完整的人格,這樣才能一生寵辱不驚;在治學風范上,他始終墨守“寂靜”,這是用心苦讀,潛心治學的重要條件。

(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重要詞語”是就這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沒有能夠正確理解這些詞語,就無法準確地把握文意。因為為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是閱讀的基礎。能否在上下文語境中迅速地領悟詞語的含義,是閱讀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標志。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求學生能夠從文本中篩選出能夠表現“格調”內涵的事例,并加以適當的分析。

⒕文章的結尾說:“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了錢鐘書,但,是不是也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寂靜?”請結合全文,探究時代的“寂靜”與產生錢鐘書這樣的大師之間的關系。(6分)

答:

【參考答案】探究要點:

①人才的成長與時代有著緊密的關聯。 ②辯證地看待現代社會不再“寂靜”對人才的影響。

③成為大師的關鍵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靜,恪守完整人格。

(如有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考點】鑒賞評價E

“鑒賞評價”是現代文閱讀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要求考生能對所給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屬于E級。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五、語言文字的運用(10分)

⒖從下列材料中選取必要的信息,為“心理咨詢”下定義。(3分)

①心理咨詢是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活動

②這種活動必須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來妥善處理各種心理問題

③這種活動通過言語、文字或其他信息傳播媒介來達到咨詢目的

答:

【參考答案】心理咨詢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言語、文字或其他信息傳播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活動。(或,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言語、文字或其他信息傳播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活動叫做心理咨詢。)

【考點】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擴展語句”考查的是擴充、豐富語言信息的能力。

擴展語句,就是將幾個詞語或者短句,古理地擴充為一個比較長的語句或者語段。這里要求考生根據試題的限制或暗示,展開聯想,添枝加葉。

【解析】本道題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進行整合和變換句式的能力,既要求考生能夠從材料中選取必要的信息并進行整合,為“心理咨詢”下定義;同時,又要求考生利用一個長句對主體對象“心理咨詢”進行下定義。作答時,考生需要從三個短句中選擇一個句子來作為主體句,然后再抽取出其它兩句中的必要信息,將其作為主體句的句子成分,最終形成一個句子長、成分多的長句。

⒗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近年來清明節祭奠親友,一些地方從燒冥鈔、紙人、紙馬,發展到燒紙電視機、紙數碼相機,甚至燒紙汽車、紙別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節前,某市首個在線祭祀網站開通。清明節時,許多市民紛紛登錄該網站,上傳紀念圖片,發布紀念文章,祭奠逝去的親友,表達哀思。

⑴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2分)

答:

【參考答案】⑴答案示例:清明節祭奠親友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或,清明節祭奠親友的方式體現了不同的觀念。)

【考點】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

語言準確,指能夠選用恰當的語句,準確無誤地反映實際情況。

語言鮮明,指語句能夠分明而確定地表情達意,不含糊。

語言生動,指語句有生氣,有活力,能感動人。

語言簡明,是指要以盡可能少的語言的符號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簡”反映了用語量的要求,就是話語要盡量少,不能啰嗦重復,不說多余的話;“明”含有用語效果的要求,就是意思表達要清晰,讓對方明白無誤地理解。

語言連貫,指的是一個語段的各個句子之間,或是一個復句各個分句之間,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緊,文氣順暢,準確、完整地表達一個意思。

語言得體,指根據語境、語體恰當地使用語言。語境包括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情景)。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要求考生能夠從兩則材料中篩選出重要信息,然后用一句話進行概括表達。作答時,考生首先要明確兩則材料均是圍繞清明節祭奠一事展開的。兩則材料中,材料1側重闡述的是近幾年清明節祭奠出現的趨勢,材料2則側重講今年清明節祭奠所出現的新變化,材料1與材料2之間存在著時間的前后關系,而事件本身則出現變化,通過篩選、提取與概括,不難得出答案。

⑵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回答。(5分)

答:

【參考答案】示例:贊同網祭,摒棄陋習。通過網站祭奠已逝的親友,既便于表達哀思,又省時省力,減少環境污染,值得提倡。對于燒冥鈔、紙汽車、紙別墅等陋習,則要加以正面引導。

(可側重某一方面闡述,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題考查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關注社會、關注熱點,能針對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做簡要闡述。作答時,考生首先要回答出自己對清明節祭奠形式的看法,如贊同或反對,然后多角度闡述自己這樣認為的理由,闡述時,事件本身的社會價值、意義、影響應該成為佐證觀點的重點。


六、作文(70分)

⒘題目:這也是一種

請先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形成完整的題目,然后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得抄襲。

【解析點評】

一、命題亮點:引領了高考作文命題的新潮流

  半命題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考查長久不衰的一種命題形式,但在高考領域卻長期被人們冷落。作為自主命題走在全國前列的福建省,今年終于和湖北省一道勇敢地吃了“半命題作文”這一螃蟹,引領了高考作文命題的新潮流,這也稱得上是2009年福建語文卷的最大亮點。半命題形式既有利于考生個性的張揚,又能較好地避免宿構和猜題押題,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而這正是福建省命題人員的命題出發點。

二、寫作指導:巧抓題眼,破題為文

寫半命題作文,創新的突破點在補全題目上。謹慎于前,方能瀟灑于后。只有在補題上煞費苦心,才有望一揮而就,寫出情文并茂的考場作文。補題之前首先要抓住《這也是一種 》這一文題中的兩個“題眼”:

關鍵詞一:這

  “這”,指示代詞,比較近的事和物。比較近,就暗示你所寫的要突出真實、真切,最好是寫你自己的感受。把“這”字替換一下,就可以明了寫作的內容——如失敗、挫折、平凡、缺憾等等。

  關鍵詞二:也

  本題寫作的內容有很大的自由,關鍵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點題——也。

  “也”,表示同樣。寫的內容表象和實質有差異,但經過寫作者個體獨特的感悟、認識和升華終于有了感悟。一個“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認識的轉變,你可以不交代這個認識的變化過程,但要有體現“也”字的點題。

三、常見誤區警示

  ⒈擬題俗套,重復雷同。比如,不少同學的題目可能會擬為《這也是一種美麗》、《這也是一種成功》等,好像大家要面對的似乎不是“美麗”就是“成功”。不難看出,由于思維閉塞、缺乏創新,學生都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去命題,這豈能不出現“千人一面”、千“空”一“詞”的雷同現象!

  ⒉擬題過大,難以下筆。比如,《這也是一種人生》這類范圍就過大了,擬出這樣的題目,寫起來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談,要寫深寫透很難,更不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⒊脫離文題,我行我素。半命題作文在將題目補充完整后,就相當于一篇命題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內容就應圍繞題目來表現,但有些同學可能會拋開題目,任意為文,與文題相距甚遠,造成失分。

  【參考范文】

這也是一種享受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好一首《歸園田居》,好一個視功名為糞土的陶潛,好一派平淡的田園生活。?

  轟轟烈烈的日子我不喜歡,驚天動地的壯舉我沒做過,在這個紛繁的年代里,小小的我獨鐘愛一種感覺——平淡,因為這也是一種享受。?

  平淡,是一種享受。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正是其平淡生活的真實寫照。而桃花源則可謂他平淡理想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們老有所養,幼有所樂,黃發垂髫,盡享平淡的天倫之樂。?

  平淡,是一種享受。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沒有功名富貴,沒有帝王的垂青,但他在平淡中明白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人生哲理。雖然平淡,卻不平庸,在精神的世界里,他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富足。?

  平淡,是一種享受。吳鈞在與《朱元思書》中,同樣向我們表達了這樣的心境。灑脫的他在富春江中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因為平淡平息了熱衷功名之心,因為平淡放棄了經綸世務之任,天地山水間,他在淡淡的生活里享受著深深的快樂。?

  平淡,是一種享受。歐陽修雖遭謫貶,但懷著一顆平淡之心縱情山水,與民同樂。“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在秀麗的瑯琊美景之間,太守雖“蒼顏白發”卻又那樣的憨態可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其內心最真切的追求,于此可見一斑。

  平淡,是一種享受。在平淡中,可以讀古人之心;可以觀自然之美;可以明白事理;可以感動垂淚。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樂,平淡即享受。

身外紅塵滾滾,我只想讓喧嘩的齒輪在內心停轉;身邊精彩紛呈,我只想讓平淡帶來寧靜的幸福。因為,這也是一種享受。

這也是一種美麗

當你用了99999元買了一條無比閃耀的鉆石項鏈,也許你認為它很美,當你通過無比艱辛的減肥過程,讓自己獲得妙曼的身姿,也許你認為鏡子里的你很美。但有時候,免費也是一種美麗。

便宜沒好貨,這句話眾所周知。那既然這樣,免費的東西,豈不與垃圾一樣。可這世上,又有很多東西是錢買不來的,當你身患癌癥時,千金也買不回一條健康的生命,而當你想用錢去買親情時,那更是天方夜談。用錢去買夢想,那更是令人發笑。像健康、親情、夢想,如此寶貴的東西,既然是免費,便宜無好貨,這句話又豈會對呢?也許天上是不會掉餡餅,世上是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不是你的,不要去強搶。而本來就有的免費事物,我們要學會去珍惜,有了親情,讓我們遇到困難時,有了避風的港灣;有了健康,讓我們有了拼搏的資本;而又了夢想,才讓我們有了奮斗的目標,這些,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美麗音符。而免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  

做人要知恩圖報,這話沒錯。可如果是我們給與了他人幫助,也要向他們索取應有的回報吧!那這還配得上助人為樂,伸出援手這些成語?5·12大地震中,如果沒救出一個人,就想著要收取多大的回報,那這種想法會比5·12地震更可怕。有時,我們也可以對他人說說, 我們的幫助是免費的,這樣換來他人臉上一抹陽光笑容,會比任何東西更珍貴。這樣,樂于助人,不求回報才會是一種美德,才會流傳千古。所以,讓我們多對他人說說,我們的幫助是免費的。這樣,生活更美。免費,也讓我們的人性更加美麗  

其實在自然界中,春風是免費的,夏雨是免費的,秋果是免費的,冬雪是免費的。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耳得之則為聲,目遇之則為色,正是這一種又一種的免費,結合在一起,才有了這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所以,免費,讓我們的大自然更添美麗。免費,讓我們有了友誼,既是免費又是無價;免費,讓我們也有了青春,既是短暫亦是無價;免費,那就更是一種美麗,讓生命光輝從此綻放。

這也是一種愛情

舅舅病了,肺里長了一個腫瘤,惡性,已是晚期,大得壓到氣管,又擴散到骨頭,走不了路,又吞不下飯,甚至連一點點湯水也咽不下,不時地嗆,狠命地咳,嘴唇擦得紅腫破皮,鼻孔,胳膊插滿了塑料管,就那樣躺在病床上哼哼著。

舅媽整日整夜守著他,為他擦嘴,為他翻身,為他按摩,在他疼得撐不下去時,像哄孩子似的哄著他:“你書綿羊,數到00,就不疼了。”或者是“疼痛就像一孩子狗,你不用怕它,你要在心里喊,我不怕你,我躲開了,你追不到我了。”舅舅像個聽話的孩子一樣,望著舅媽,不住地點頭。他雙拳僅僅握著,拇指僅僅地捏住棉被,壓根咬得緊緊的,我知道,舅舅疼得快撐不住了,淚不由地滾落了下來。

舅媽卻始終微笑著,說,沒關系,美觀,只是脊椎增生,很快會好的。舅媽還不知道檢查結果,或者她也許是心里明白卻不想承認,她自己騙著自己,支撐著自己。她微笑著,忙上忙下,一頭白發在陰郁的病房里,顯得更加白了。

空閑的時候,舅媽會搬塊凳子,坐在舅舅身邊,握著他的手,陪他說話。舅舅有時神志不清,滿口胡話,一會兒說,來,再來下一盤軍棋,一會兒又說,哎,我實在沒什么力氣,我走不到戰場。讓人又驚又怕,舅媽一手握著他的手,一手拍著他的背,微笑地看著他,不住地點著頭。兩個70多歲的老人,就那樣肩并著肩,手拉著手,心連著心,和死神搏斗著。

望著那一雙蒼老、瘦弱而又無比堅強的身影,我心潮起伏:這也是一種愛情啊!是一種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的偉大的愛情。

曾經我以為,愛情是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像泰坦尼克號上的一見鐘情,生死別離;或者是廊橋上浪漫邂逅,相思一生;至少也要像李清照與趙明城,或者錢鐘書與楊絳他們那樣,情投意合,相儒以沫。

現在我才明白,病床前的一碗湯,一次凝眸,一個微笑,也是一種愛情,是一種深入骨髓不可言傳的愛。

這也是一種美

電視里的名模明星美艷動人,植物園的花木盆景美不勝收,祖國的青山碧水更是美得讓人陶醉。其實,在人世間,還有一種美更加彌足珍貴,值得欣賞。那就是人格的光輝,人性的魅力,這種內在的美比名模明星美得醇厚久遠,比風景名勝美得更加耐人尋味。

這幾天,我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書的故事情節讓我回味:鄉村男孩青銅與城市女孩葵花,成為兄妹。在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里,他們經歷了火災、蝗災等一系列災難,但不管何時,青銅總是細心呵護著、照顧著這個妹妹。輾轉十二年后,葵花卻被接回城市……掩卷沉思,主人公青銅身上閃耀的人性美更為人贊嘆,令人唏噓。

歲月維艱,愛彌珍貴,正是至愛成為支撐人們戰勝苦難的力量,然而至愛會使人得到美。一場大火使青銅不再說話,在無言的成長中,他經歷了多少嘲笑與蔑視。貧窮的大麥地,青銅沒有美麗的容貌,沒有漂亮的衣裳,最可怕的是他連話都不能說,這是他最大的無助。讀著讀著,青銅仿佛向我走來:一頭蓬亂的黑發,一雙因為瘦而顯大的眼睛,透著聰慧,在不時耷拉下來的黑發里,烏亮地閃爍著。黝黑的皮膚,一件灰布制成的小馬甲,松松垮垮地穿在他身上,一條到膝蓋的短褲,蓬松地在風中顫動。太平常了!太令人向往了!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造物主造就了他的堅韌、執著、聰慧、善良,青銅對人、對事、對生活、對自然,心領神會,不聾卻啞的殘疾,更磨練了他正直剛強、天真坦蕩的品質和個性。

也許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青銅擁有愛,用一顆愛心去擁抱這個世界。他對家庭的愛、父母的愛、對奶奶的愛,讓人震撼是他對“妹妹”葵花的愛。為了葵花上學讀書,是青銅變戲法,使葵花抓到了“讀書”的鬮;為了讓走上舞臺的葵花更加奪目,他制作了能發出美麗、純凈、神秘而華貴光亮的冰項鏈;為了葵花能照相,他冒風雪站街頭賣蘆花鞋;為了葵花夜讀書,他點亮螢火蟲南瓜燈;為了給葵花看馬戲,他把妹妹馱在自己的肩膀上;為了葵花補營養,他在水泊蹲守整天捕野鴨……

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寒冬,青銅徒步去鎮上賣蘆花鞋。好心的人們勸他回家,他卻執著地立在路邊,瑟瑟發抖地等待著。一雙又一雙的鞋被賣掉了,青銅就這樣全力積攢著為妹妹照相的錢。當鞋都賣完了,又有人要買時,他毫不猶豫地脫下穿在腳上的唯一的一雙蘆花鞋,且沒有打算多收一分錢,這使我感到青銅的正直、善良與純潔。他用愛包容了整個世界,他將鞋賣出,不僅僅是為了錢,更為了不讓買鞋人留下遺憾,因為那人太喜歡那雙鞋了。而對自己,他凍著腳,在冰雪中哆嗦前行,手中緊緊攥著賣鞋的錢,眼前仿佛出現了葵花拍照片時可愛的樣子……在冰天雪地里,他用美好的心靈瞬間溫暖了身邊的每個人,他用愛詮釋了人間的“美”。

讀到這里,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要高聲疾呼:貧窮的青銅是美的化身!苦難的青銅是美的天使!青銅,一個沒有美的外貌,美的衣著的男孩,用美麗的心靈,美好的品質譜寫了一曲人間至美的愛之歌!我品讀著純美的文字,感受著美,享受著美,蕩滌了靈魂!如此真切而又樸實的感受,我想說:這也是美!

這也是一種快樂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不光有著美麗的風景,同樣也有著不同個性、不同氣質、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你會相識、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品質及魅力,欣賞、喜歡和愛便成了我們最難把握的尺度。

有人說,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愛。其實,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動你的人,遠遠不止一個,都去相愛嗎?很不現實,愛是一種用心投入的狹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獨立而排他。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擁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個人。但每一次的感動過后,你又能長久的擁有嗎?沒有永遠不變的思想,也沒有永遠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愛,而是欣賞優秀的人身上會散發著誘人的光彩,他不僅吸引你,同時也吸引著和你同樣有著鑒賞能力的人。就象美麗的風景,它的存在不是為了一座山、一片曠野,而是為了整個自然,是為了點綴這美麗的世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去品味、去陶醉其間。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會對同一幅景象產生不同的感覺。晶瑩的雪山有著冰清玉潔的美,潺潺的小溪有著清秀自然的美,波瀾壯闊的大海有著寬廣豪放之美,每一種美都給人不同的震撼。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他們的身上同樣散發著不同的美,每一種美好的品質都是誘人的。

任何時候,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圍的人,你便會更坦然地面對一切了。人性的弱點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但人又是有思維的,這種思維隨時都在變,沒有一種情感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很多,用一種平常心態去欣賞一個人,就象欣賞一幅畫一樣,你會很快樂,也會很坦然。

當你用一種平常的心境去認識一個人、結交一個人的時候,你便會沒有了一些私情雜念,你們便可以自由隨意的交往,心也便會一點點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會在你欣賞的眼光中向你走來。

友情同樣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在你擁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時候,你才會覺得生命的快樂。擁有一個好朋友,比擁有一段感情要平實得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種傷害。而朋友則不同,你可以在擁有朋友的同時,體味到人性的純美、真情的可貴。友情同樣是一種愛,一種更高尚、更至誠的愛。這世上樹葉有千萬片,這世上人有千萬種,不一定都要相愛,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學會欣賞。

這也是一種快樂!!!

點擊此處下載文檔(rar格式,69.20KB)

?
發布評論我來說2句

    最新文章

    可可英語官方微信(微信號: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語學習資料.

    添加方式1.掃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維碼。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號ikekenet添加即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的视频| 艾米·怀恩豪斯| 在线观看韩国电影| 汪佳辉| 台湾电影网| 纳恩| 《爱与野蛮》电影| 87版七仙女台湾| 实用咒语大全| 欧美一级大胆视频| 晓彤|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视剧| 如果云知道歌词| 女同视频在线| 国考岗位| 房东电影| 员工的秘密| 美女网站视频免费| 故事中的故事免费观看完整| 口舌 — 视频 | vk| 新上海滩张国荣和宁静| 猎魔人第三季 电视剧| 骑鹅旅行记路线图| 夜生活女王之霞姐| 朱莉安妮全集高清免费| 欧洲18一19gay同志| 如来神掌电视剧| cctv16体育节目表今天目表| 陈奂生上城| 婷婷电影网| 章家瑞| 新领导上任下属表态发言| 丰满美女|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电影| 挖掘机动画片儿童|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真爱电影| 小镇姑娘高清播放| 韩国三级播放| 永远是少年电影免费观看| 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