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身體上刺繡圖案已有數千年。這些永久性的圖紋——有的比較平淡,有的則是精心打造,但都富有個性——常被當作護身符,身分象征,愛的表白,宗教信仰,裝飾,甚至刑罰的形式。曾經罕見的紋身在當代社會已經屢見不鮮,在腳踝、手臂、肩膀處此有明顯的紋身已經成為一種身體潮流裝飾,而今天我們要說說看上去炫酷的紋身并不獨屬于當代社會,紋身的歷史十分悠久。
聽力文本:
京晶:小高,你弄了個新造型嗎?我注意到你耳朵上多了個耳環。我們的著裝在工作場合應該更專業一些,你不覺得嗎?
小高:沒關系,我這就拿下來。再說了,不就是塊磁鐵嗎?
京晶:噢,差點被你騙了,這玩意看上去也太真了吧!對了,你有紋身嗎?
小高:我沒有紋身,不過我姐紋了不少。我不是紋身粉。可是你知道在世界范圍內,紋身和打洞的歷史可真不是兩三句能說完的。
京晶:第一個在肉體上紋身的人是1991年發現的一具冰人干尸,其身份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他的身體有超過58處紋身,大多數是圓點及線條圖案。科學家們從理論上證明這些圖案是醫療或精神治療的一部分。
小高:早期的紋身非常疼痛。那時人們會使用骨、石、木作為紋身工具,而紋身的雛形則來源于部落的圖案標記,不同文化的人類部落有著不同的設計。
京晶:沒錯,而波利尼西亞人的紋身卻是最原始的、最具藝術感的古代紋身之一,這些波利尼西亞人會不停地給身體增加紋身以至于全身都被圖案覆蓋。
小高:墨西哥人把他們尊崇的偶像和神刻在皮膚上。而在日本,紋身卻主要是一種懲罰的形式。早前,人們在罪犯的額頭上做上記號,如果背有三至四項罪名,日本人就會把狗的標記刻在犯人的額頭上。
京晶:如今,人們紋身都是為了個性表達。有的人把去世的愛人的名字紋在身上,有的人把紋身視作一種叛逆的象征,無論如何,人們紋身已經不再有統一的理由。
小高:好吧,今天先聊到這,周三我們再說說給身體打洞的文化,我打賭這話題同樣有趣。
京晶:好,周三見!
New words for dialogue :
Sport a new look =
You could have fooled me =
Have ink done =
Not a fan of something =
Skin deep =
Date back to =
Theorize =
Tribal =
Back in the day =
聽力中英對照文本敬請期待下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