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luve 蘇格蘭方言,= love,注意大寫L,表達了“重要”和“唯一”的內涵。
2.melodie 來自法語,是19、20世紀法國從德國的抒情歌曲學來的,它是帶伴奏的藝術歌曲。19世紀的melodie一般用嚴肅抒情詩做歌詞,由鋼琴伴奏的獨唱演員演唱。Melodie 的特點是詩歌與音樂的完美統一。因此,melodie 準確地說不是“樂曲”、“曲調”,而是“歌曲”。
3.play'd = played 詩歌用字
4.art 古英語,第二人稱系動詞, = are
5.thou 古英語, 第二人稱主格, = you
6.bonnie 蘇格蘭方言,美好的
7.lass 年輕未婚女子,姑娘;多數用于非正式對少女的稱呼;因與lassie有關,所以也有女性戀人的意思
8.a' 詩歌語言, = all
9.gang 蘇格蘭方言, = go
10.wi' 詩歌語言, = with
11.thee 古英語,第二人稱賓格, = you
12.o' 詩歌語言, = of
13.fare-thee-weel 詩歌語言, = (bid)farewell (to)thee
14.tho' 詩歌語言, = though
15.'twere 詩歌語言, = it were (起到省略一個音節的作用)
作者介紹:
蘇格蘭民族詩人Robert Burns 1759年1月25日生于蘇格蘭艾爾郡阿洛韋鎮的一個佃農家庭,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復活并豐富了蘇格蘭民歌;他的詩歌富有音樂性,可以歌唱。可以說是Robert Burns燃起了英國浪漫主義的圣火,他以虔誠的感情歌頌大自然及鄉村生活,在當時,他被稱為天才的農夫。后應邀到愛丁堡,出入于上流社會的顯貴中間。但發現自己高傲的天性和激進思想與上流社會格格不入,乃返回故鄉務農。一度到蘇格蘭北部高原地區游歷,后來當了稅務官,一邊任職一邊創作。
著名的《友誼地久天長》(Auld Lang Syne)原文是羅伯特•彭斯用蘇格蘭語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后來被譜了樂曲,除了原蘇格蘭文外,這首歌亦被多國譜上當地語言。
“詩人本是風流客”,這其實是對作者很好的寫照,作者雖然一生雖短,但從他15歲第一次戀愛開始,一生有過很多情人和風流韻事,自然他也寫出了不少情詩,他的處女作《呵!我愛過》就是一首情詩,其它著名的情詩還包括:《瑪麗•莫里遜》、《天風來自四面八方》、《約翰•安特森,我的愛人》、《一次親吻》、《高原的瑪麗》、《走過麥田來》等等,可以說,詩人前期的創作基本上是圍繞了愛情這條主線,這條線索甚至幾乎貫穿了詩人的創作生涯。
今年的1月25日,是羅伯特•彭斯誕辰255周年紀念日。被蘇格蘭人民尊為民族詩人的彭斯,在他36年短暫的生命里,給我們留下了無比豐厚的精神食糧。
詩歌賞析:
A Red, Red Rose,是羅伯特•彭斯根據蘇格蘭民謠創作的一首愛情詩,全詩共4節16行,每小節4行。詩的第一節,作者以六月盛開的玫瑰和甜美的樂曲贊美心上人的美麗與和諧。詩的第2、3小節層層遞進,表達了詩人對愛人的炙熱愛情,第2節的尾行和第3節的首行相呼應,起承轉合之間讓讀者感受到彭斯對心上人呼之欲出的濃濃情意。第4小節,作者表達了自己堅貞的愛情立場,充滿了一種海枯石爛的勇氣。全詩用詞樸實無華,體現了民歌特有的清新自然和真摯純樸。
從詩歌韻律上看,原詩首兩節韻式為ABCB, DEFE, 末兩節韻式為FGFG, HIHI,讀起來富有節奏感,而清新純樸的民歌詩體又使其樂感倍增。
這首詩也是作者在抒情詩里的名作,同樣表現人類一種共通的感情。這首詩200多年以來一直是作為一首愛情名詩廣泛被吟唱。
據說“紅玫瑰”與愛情之間的聯系也源于這首詩。讀著作者這優美的愛語,即使普通人都會產生強烈的感情沖擊,何況是對于熱戀中的情人們呢。
譯作賞析:
對A Red, Red Rose 的翻譯有很多,郭沫若版譯文更接近于原作的風格,讀起來很有朗朗上口的感覺。此外用詞幽默、俏皮,讓人感覺輕松愉快。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同時,郭沫若先生又準確的表達了詩歌的原意,做到了對原作的最大尊重。特別是譯文的最后兩句“暫時告別我心肝,請你不要把心耽!縱使相隔十萬里,踏穿地皮也要還”,翻得巧妙,讀來輕松詼諧又蕩氣回腸,感受到了對愛情的堅貞又體會到了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此譯作從內在上把原詩翻譯的生動而貼切,更注重神似而不僅僅是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