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遜成為田納西民兵上校。自他1801年從軍起,即領導這支民兵。1813年,彼得·麥昆酋長率其北克里克部落(Northern Creek Band)展開閔士堡大屠殺(Fort Mims Massacre,閔士堡今位于阿拉巴馬州境內),男男女女約400人遇難,包含小孩在內。杰克遜率部出戰阿拉巴馬與佐治亞州境內,人稱紅棍(Red Sticks)的北克里克印地安人。克里克首腦們,于1812年戰爭中與英軍結盟的威廉·崴者福(William Weatherford,即“紅鷹”)、彼得·麥昆、以及緬那瓦(Menawa)等,與其他克里克族部落的酋長們,以及合眾國的的印地安執法代表本杰明·郝京斯(Benjamin Hawkins)所管理的“開化”計劃,在白人所侵吞的克里克土地上爆發激烈沖突。在克里克戰爭中,即1812年戰爭里的一個戰區,杰克遜于蹄鐵灣之役(Battle of Horseshoe Bend)中,打敗紅棍克里克人。杰克遜得力于與南克里克族結盟。
該族及若干與美國人結盟的卻洛奇部落,因求助于杰克遜而被視為紅棍中的“叛徒”。800名北克里克紅棍印地安人于戰爭中陣亡,但杰克遜饒過崴者福一命,未進行任何報復。日后成名于德克薩斯的山姆·休士頓與大衛·克羅基特(David Crockett)當時即服役于杰克遜麾下。杰克遜戰勝后,與敵對的北克里克族,連同結盟的南克里克族,迫簽杰克遜堡條(Treaty of Fort Jackson),自所有克里克族人手中強取2000萬英畝(81,000Km²)的土地,作為白人的墾殖區[1] 。
杰克遜于1812年戰爭中驍勇善戰,人所共知。他御下嚴謹,戰績卓著,人稱其作戰時“強韌如老山胡桃”,這成為他日后的綽號。杰克遜一戰成名,在1815年1月8日的紐奧良之役中的卓越指揮,更令他名揚全美,他也因功擢升為少將。杰克遜于此役中率領5,359名民兵,以棉捆為柵,以作掩體,對抗由愛德華·帕肯漢(Edward Pakenham)將軍所率,8,392名越過開闊地來犯的英軍。英軍死傷兩千人,杰克遜所部共13人陣亡,58人負傷或失蹤。